女研究生带母上学,却在宿舍自缢身亡,留下遗言:知识难改变命运 杨元元出生在湖北枝江一个工人家庭,1979年的事。父亲是工程师,早早得肝炎走了,留下母亲望瑞玲拉扯她和弟弟。望瑞玲小学学历,在兵工厂干活,日子紧巴巴。从小,杨元元就懂事,帮着干家务,学习也拔尖。高考时,她想去大连学法律,因为觉得社会不公,想帮穷人打官司。但母亲不同意,说太远,花钱多,不如选近的赚钱专业。她听了,去了武汉大学读经济学。 大学头两年,杨元元挺积极,兼职赚钱寄回家,还帮弟弟上学。弟弟后来也考上武大,她支持着。但大三时,母亲工厂宿舍要搬,需要交钱,她拿不出,干脆办内退,直接跑到学校找女儿。学校先让她们挤宿舍,后来给单独一间。母亲在校摆摊,杨元元帮着干活。从那起,她变化大,不怎么参加活动,越来越孤立。 毕业后,杨元元欠贷款,证件被扣,找工作处处碰壁。白天家教,晚上帮母亲摆摊,收入少得可怜。机会来过好几次:考上北大自费研,母亲嫌贵挡了;公务员职位在枝江和广西,母亲不愿去小地方,闹着不让;西北大学面试,母亲说骗局,不准走;钦州港和义乌工作邀约,又被否。几年下来,她快30岁,还没稳定工作,没谈对象。舅舅劝母亲想想女儿婚姻,母亲说楼上大龄单身多的是。 弟弟本科毕业,杨元元劝他别听母亲全盘,去北大读研,越远越好。弟弟听了,去了北京。杨元元自己把考研当最后出路,2009年考上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公费生。本想圆法律梦,但母亲爱上海,曾在那进修过,坚持去那儿。弟弟想带母亲去北京,杨元元反对,怕弟弟也被拖累。结果,母女俩又一起上学。 到上海,宿舍不让母亲住,舍友搬走,杨元元求学校,遭拒。学校帮找校外房,每月500,需等两天。母女住宾馆,母亲心疼钱,骗说找便宜地方,其实睡电影院,气温低到4度。杨元元知道后崩溃。租房那天,屋里空荡荡,两人睡水泥地。次日,杨元元回学校,说找领导谈住处,就没回来。11月26日晨,她在宿舍卫生间用两条毛巾挂水龙头,半蹲着走了。 有人说贫困逼的,杨元元每月有300补助,母亲退休金近1000,不算最穷。更多人指向母亲控制,杨元元从小不敢忤逆,一辈子被绑着。就业机会全被母亲毁,独立空间也没。自杀前,她对母亲感慨,要是早去大连,是不是不一样。母亲事后上央视,说去上海不划算,没提悔意,还索赔校方30万。校方说已帮找房,不负责。 这事说到底,亲子关系出了大问题。母亲养大孩子不容易,但过度黏着,就成负担。杨元元努力读书,想改变命运,却总被家庭拉回原地。知识确实能开门,但家庭枷锁有时更重。现实中,这种“共生”不少见,父母离不开孩子,孩子想飞又飞不出。
学弟学妹打开宿舍门一看天塌了🤣
【4评论】【10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