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地时间8月11日,特朗普在关税“休战”期即将于次日到期的最后关头,签署行政令将对中国的关税暂停措施延长90天,中方也证实了这一消息。此前美方在中美第三轮会谈后拖延决策,特朗普还曾以不访华施压中方。同时,中方对部分美国实体调整出口管制措施。此外,特朗普在对待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的态度、芯片领域政策上出现转变,并在关税“休战”消息宣布时,请求中方大量购买美国大豆。
特朗普政府在关税问题上的“最后一刻”决策,以及在人事、芯片政策上的快速变脸,折射出其在中美经贸博弈中的矛盾心态。一方面,试图通过拖延、施压等手段争取更多利益;另一方面,又不得不基于现实考量做出妥协,如延长关税“休战”以避免经贸关系进一步恶化,调整芯片政策可能也是为平衡美国企业利益与所谓“国家安全”诉求。这种摇摆既反映了美方内部的分歧,也说明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,任何决策都需兼顾多方因素。
中美延长关税“休战”期虽是缓兵之计,但也为双方进一步沟通协商留出了空间。中方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,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政策,展现了理性务实的态度。而特朗普请求中方购买美国大豆,从侧面反映出中方反制措施的效果,以及美国在相关领域对中国市场的依赖。未来,中美在经贸、科技等领域的博弈仍将持续,双方唯有坚持平等对话、互利共赢,才能避免对抗升级,找到符合共同利益的相处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