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00多吨黄金沉入贝加尔湖,俄罗斯不敢打捞,我国专家:没那胆子。你知道俄罗斯1600吨黄金谜案是怎么回事吗,这么多黄金就沉在贝加尔湖底部,可是俄罗斯却迟迟不敢打捞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,不仅震碎了沙皇的宝座,也让整个俄国乱成了一锅粥。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眼看大势已去,身家性命都难保,但他还惦记着一件事:国库里的黄金。那可是当时整个帝国的家底,是他梦想着东山再起的唯一资本。 海军上将亚历山大高尔察克是个北极探险家,也是沙皇最忠诚的“鹰犬”。在白军节节败退的绝望时刻,沙皇把最后的希望,连同那批据称重达1600吨的黄金,都交给了他。高尔察克的任务只有一个:带着黄金撤退,找机会卷土重来。 于是,人类历史上最悲壮、最混乱的一次财富大转移开始了。装满黄金的列车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艰难穿行,后面是红军的猛烈追击。 高尔察克带着残兵败将,最终被逼到了绝境。眼看就要全军覆没,他做出了一个让后世百年都为之疯狂的决定。当部队溃败至贝加尔湖畔时,据说为了不让黄金落入敌手,也为了给自己和那个逝去的帝国一个最决绝的交代,他下令将所有黄金凿冰沉湖。 随着巨大的冰块破裂声,一箱箱承载着帝国最后希望的黄金,连同无数士兵的尸骨,永远地沉入了那片深不见底的蔚蓝之中。高尔察克本人,不久后也被捕处决。黄金没了,将军死了,一个时代,彻底落幕。 苏联那么强大,后来的俄罗斯科技也不差,怎么就让这笔巨款在水底睡大觉呢? 首先,贝加尔湖是个什么样的地方。咱们老祖宗管它叫“北海”,苏武牧羊就在这。这片水域,根本就不是个“湖”,它就是一片被陆地包围的“海”。 它的深度,超乎想象。平均深度730多米,最深处达到1637米。这是什么概念?把世界上最高的哈利法塔(828米)扔进去,连个顶都冒不出来。人类潜水员的极限深度也就三百多米,下去就是送命。 那用机器呢?更难! 一个面积超过3万平方公里的湖,比海南岛还大,在里面找几十个箱子,这不就是标准的大海捞针吗?湖底地形极其复杂,全是峡谷、山脉,跟陆地没两样。 最要命的是,贝加尔湖处在地震带上,每年大大小小的地震有2000多次。一百多年过去了,那些金子早就被厚厚的淤泥和沉积物掩埋,甚至可能因为地质运动,已经不在原来的位置了。2010年,俄罗斯确实派出了著名的“和平号”深潜器下去找过。他们也确实在水下400米的地方,用声纳探测到了“类似金条的闪亮长方形物体”。 当时所有人都激动坏了,以为马上要见证历史。结果呢?潜水器的机械臂一碰,那片区域的淤泥立刻塌方,什么都看不见了,差点连潜水器都陷进去。 其次,就是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。贝加尔湖地处西伯利亚,每年有长达五个月的冰封期,冰层厚度超过一米,汽车都能在上面开。也就是说,真正能下水作业的时间,一年里头也就那么几个月。温度低到零下三四十度是家常便饭,对设备和人员都是巨大的考验。 所以,这已经不是胆量的问题了,这是一个技术上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每一次下潜,都耗资巨大,风险极高,成功率却微乎其微。 2025年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,会发现俄罗斯的不作为,其实是一种清醒的智慧。 一方面,是经济账。动用最顶尖的深潜技术、进行长年累月的搜寻和作业,花费必定是天文数字。对于近些年经济压力不小的俄罗斯来说,把这么多钱投入到一个成功率极低的项目上,显然不划算。他们有更明确的目标,比如北极的石油天然气,还有贝加尔湖里储量同样惊人的“可燃冰”。这些都是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未来能源,比一个虚无缥缈的黄金传说靠谱多了。 另一方面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是环境账。 今天的贝加尔湖,早已不是什么蛮荒之地。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,是地球上最古老、最纯净的淡水湖,被誉为“西伯利亚的蓝眼睛”。这里生活着上千种独有的动植物,比如全世界唯一的淡水海豹——贝加尔海豹。 它的生态系统,既独特又脆弱。 如果真的进行大规模打捞作业,无数的船只、机械在湖面作业,水下的挖掘和搅动,会把沉寂了上百年的湖底沉积物全部翻起来。这些沉积物里有什么?除了泥沙,可能还有苏联时期沿岸工厂排入的污染物。一旦这些东西扩散开来,对贝加尔湖清澈的水质将是毁灭性的打击。 为了那些可能存在、也可能早已被地质变动吞噬的黄金,去毁掉一个全人类的自然瑰宝,这笔买卖,谁敢做?谁又承担得起这个责任? 就连普京本人,在2009年亲自乘坐深潜器下潜到1400米深的湖底后,他上岸后说的第一句话,不是关于黄金,而是强调“必须以最严肃的态度对待贝加尔湖的生态保护”。这个表态,基本上就给黄金打捞这事儿,画上了一个无限期的休止符。 所以,俄罗斯不是不敢,而是不能,也不愿。
🌛普京马上要去美国谈判了,两天打了6个电话,彻底暴露俄罗斯底牌,中国只是其
【3评论】【13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