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8年,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,德国顾问团团长法肯豪瑟找到李宗仁,愤怒道:“我一再强调乘胜追击日军,你为何不动?” 李宗仁这个人,从小在广西长大,家里条件一般,早早就进了陆军小学学打仗。毕业后投身革命,加入同盟会,1911年那会儿就参与推翻清朝的行动。护国战争时,他跟着部队打袁世凯,表现不错,一步步升上来。1920年代,他和黄绍竑、白崇禧搭伙,搞起新桂系,在广西打败旧势力,控制了地盘。北伐时,他的部队加入国民党,攻城拔寨,帮着统一了大片地方。抗日开始后,他当上第五战区司令长官,负责华北防线,指挥了不少对日作战。其实李宗仁打仗讲究实际,不爱冒险,总是根据情况调整策略,这点在台儿庄体现得淋漓尽致。 法肯豪森呢,德国贵族出身,1878年生人,从小进军校,1900年还来中国参加过八国联军那事儿。一战时,他在东线西线都打过,经验老道。战后在德国军队干到1930年退役。蒋介石请他来中国当顾问,从1934年开始,他就帮着重组军队,教现代化训练,还设计长江防线。抗日初期,他给中国军队出谋划策,强调机动战术和装备运用。到1938年,因为德国外交变卦,他得回国,但在那之前,他对比日作战有不少贡献。话说回来,法肯豪森的风格是普鲁士式的,追求快速决战,这和李宗仁的稳扎稳打有点儿不一样。 台儿庄战役从1938年3月打到4月,中国军队29万人对日军5万人,双方都拼得很凶。中国这边损失5万多,日军被打死1万多。战役分成几部分,先是滕县保卫战,日军想从北面南下,李宗仁派汤恩伯增援,但滕县还是丢了。接着临沂方向,张自忠部队挡住日军第5师团,不让它南下合围。然后是台儿庄主战场,孙连仲的西北军死守城池,用步枪大刀对抗坦克,手榴弹炸日军车辆。日军濑谷支队推进时,陷入中国军队的伏击,炮兵丢下重炮撤退。其实这场仗,中国军队利用地形,层层设防,日军机械化优势发挥不出来,空军也没帮上大忙。 李宗仁指挥时,蒋介石从各地调来60万兵力集结徐州,这本来是想大干一场,但李宗仁觉得风险太大。日军从青岛登陆板垣师团,南线也传来炮声,包围圈随时可能形成。他捏着伤亡报告,手都抖了,部队折损五分之一,补给跟不上,士兵吃花生充饥。法肯豪森一看日军溃退,重炮陷在泥地,觉得这是追击好机会,他多次指出要推进,切断青岛援军。但李宗仁考虑实际,汤恩伯的装甲列车停在岔道,川军连刺刀都不齐。情报显示日军增援快到,他整夜盯着地图,下令转为防御,准备后撤。这决定避免了更大损失,虽然法肯豪森不爽。 战役胜利消息传到武汉,街上鞭炮响个不停,但前线士兵还在清理战场,拖尸体修武器。中国军队缴获日军钢盔炮弹,堆成小山。话说台儿庄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,鼓舞了全国士气。李宗仁的策略是先守住要地,再反击包围日军侧翼,汤恩伯从背后杀出,让日军像掉进陷阱。日军日记里写得绝望,承认失败。但李宗仁没乘胜追击,是因为部队疲惫,补给短缺,加上蒋介石的集结计划暴露弱点。他知道日军很快会反扑,贸然追可能中计。 徐州会战进入下阶段,日军从多路推进,试图合围中国部队。李宗仁的守势让60万大军分散突围,避开日军包围网。日军占了徐州,但没歼灭主力,战线拉长,转向武汉进攻。这仗证明李宗仁的决定有道理,避免了全军覆没。法肯豪森回国船上还耿耿于怀,但他对中国军队的帮助不小,早年设计的防线和训练方案在抗日中发挥作用。二战时,他当比利时总督,卷入反纳粹活动,被捕关押,战后释放,1966年去世。 李宗仁继续抗日,1948年当副总统,次年代理总统,1949年去美国,1965年回北京,1969年在那儿过世。他的生涯从地方军阀到国家领导人,经历起伏,但台儿庄是他军事生涯高光。战役后,中国军队士气高涨,国际上也认可中国抵抗能力。日军虽退,但很快重整,继续侵略,八年抗战漫长。话说回来,这场仗提醒大家,胜利不是终点,得看长远策略。
1938年,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,德国顾问团团长法肯豪瑟找到李宗仁,愤怒道:“我一
历史拾遗者
2025-08-13 01:29:29
0
阅读:1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