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军火商雷神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不客气地表示:“如果真和中国开战,美国军队就别指望还能拿到含有稀有金属的物资来补给了。“ 可能很多朋友对稀有金属和稀土没啥概念,觉得不就是些矿产嘛。错了,大错特错。这东西,是现代尖端武器的“维生素”。小到你手里的手机,大到天上的F-35隐形战斗机,都离不开它。举个例子,一架F-35战斗机,差不多要用掉417公斤的稀土材料,这还只是稀土。它的相控阵雷达系统,需要大量的砷化镓芯片,而“镓”这种稀有金属,中国去年的产量占了全球的98%。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。导弹制导头里的“锑”、夜视仪里的“锗”、潜艇声呐用的“铽”和“镝”,这些听着像化学元素周期表里的生僻字,每一个都捏着美国一票先进武器的命门。而这些东西的全球精炼产能,70%到90%以上,都在中国。 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局面。过去几十年,欧美国家觉得开矿、冶炼又脏又累,利润还薄,就把这些产业一步步转移到了中国。咱们呢,埋头苦干,从低端的开采,一步步做到了最高端的提纯、分离和合金制造,顺便还把技术壁垒给建立起来了。现在的情况是,就算美国在自己本土开采出稀土矿,也得眼巴巴地送到中国来加工提纯。加州的那个芒廷帕斯矿就是最典型的例子,挖出来的矿石,最终还得运到中国,因为美国本土没有那个完整的、高效率的加工产业链。 这下,雷神CEO的焦虑,您是不是就能理解了?他担心的不是某个零件,而是整条供应链的根。从2023年开始,中国对镓、锗实施出口管制。到了2024年,清单上又加了锑。就在今年,也就是2025年,中重稀土的出口管理政策也开始收紧了。 这操作,行家一看就懂,这不是一刀切的禁运,而是精准的“外科手术”。一步一步,一点一点,告诉你谁才是这个领域的主导者。五角大楼的报告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公开承认,像“标准-6”这种主力防空导弹,因为制导头里的锑材料短缺,生产已经受限。弗吉尼亚级核潜艇,少了来自中国的特种磁性材料,声呐性能据说要衰减三成以上。 有人可能会说,美国不会想办法绕开吗?以前也许行,现在越来越难了。咱这边海关的监管系统,又是区块链溯源,又是AI大数据分析,那些想“洗产地”的把戏,基本一抓一个准。所以,雷神CEO的话,翻译过来就是:“咱们的武器生产线,已经被人家攥在了手心里,真到了撕破脸的时候,人家一关阀门,咱们这边就得停产。” 这还只是高精尖武器的问题。咱们再来看看更基础的弹药。乌克兰的战事,就像一面镜子,把美军的家底照得清清楚楚。为了支援乌克兰,美国几乎把自己的155毫米炮弹库存给掏空了。更要命的是,他们的生产能力根本跟不上。 美国现在一个月大概能生产两万多发155毫米炮弹,这已经是加班加点的结果了。可是在高强度战场上,这点产量一天就能打光。为什么产能这么低?因为冷战结束后,美国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,大搞“去工业化”,把很多军工厂都关了,剩下的也都是些老掉牙的生产线。 更深层的原因,是美国军工复合体的运行模式。洛克希德马丁、雷神这些巨头,他们更喜欢的是什么?是研发周期长、利润高到吓人的项目,比如F-35战斗机。一架飞机几个亿美金,多香啊!至于炮弹这种“薄利多销”的消耗品,他们根本没兴趣。这就导致了一个畸形的局面:美军有着全世界最贵的装备,却没有足够的基础弹药来支撑一场大规模的常规战争。 现在,稀有金属的困境,更是给这个千疮百孔的体系来了个釜底抽薪。没有了这些“工业维生素”,不光是新武器造不出来,就连现有装备的维修和补充都成了大问题。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死结。 反观我们自己,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。我们建立起了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。这种体系,追求的不是单个企业的最大利润,而是整个国家的战略安全和产业自主。所以我们既能造出歼-20、055大驱这样的顶尖装备,也能在必要的时候,把基础弹药的产能开到最大。我们的军工,是国家安全体系的一部分,而不是一个游离于国家之外、只为华尔街服务的利益集团。 所以,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雷神CEO的那句话,就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了。他看到的,是一个工业空心化的帝国,在面对一个全产业链工业强国时的那种深深的无力感。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军事博弈,而是一场关于国力、耐力和工业基础的系统性对抗。 未来的战争,打的不仅仅是天上的飞机和海里的军舰,更是地下的矿产、工厂里的生产线和实验室里的专利。美国想在5到10年内重建一个独立自主的稀有金属供应链,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这需要天量的投资、漫长的技术攻关和巨大的环保代价。 而在这段时间里,世界格局的变化,可能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快。这场围绕着稀有金属的博弈,才刚刚开始。
中国军舰未发一弹,6架美军无人机集体“喂鱼”,台名嘴爆出惊天细节!最近台媒爆
【7评论】【16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