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9年,红军团长正在练兵,喂马的马夫路过训练场,看着训练的红军,忍不住就笑了出来,红军团长听见笑声后,怒道:“小子,你笑什么”,马夫忍住笑,说道:“团长,你的训练是错的。”
红军团长杨志清正带着队伍在训练场上操练,士兵们排着队走来走去,脚步凌乱得像赶集的老乡,喂马的小伙子李学先牵着马路过,瞧见这阵势,突然笑了出来。
杨团长耳朵尖,听见笑声立马转头瞪眼:"你小子笑啥?"李学先憋着笑,壮着胆子说:"团长,您这训练法子不对路。"
那会儿兵荒马乱,土匪比田里的蚂蚱还多,红军赤卫五团第一游击大队刚在安徽霍邱扎下根,既要保护老百姓,又要收拾那些横行乡里的土匪。
队伍里有个叫李学先的农村小伙,原本因为误会被抓,后来搞清楚了就安排他去喂马。
团长杨志清是个自学成才的军事迷,成天带着士兵们操练,可那会儿红军条件差,正经军事教材都没几本,训练全靠自己琢磨。
李学先虽然是个马夫,可眼力见不差,他看见士兵们走队列时七扭八歪,有的同手同脚,有的踩掉前面人的鞋跟,活像一群刚学走路的娃娃。
杨团长被当面说训练不对,脸上挂不住,可转念一想又觉得这马夫说不定真有两下子,便让李学先说说看,到底哪儿不对。
马夫放下缰绳,走到队伍前头比划起来,他说队列训练不能光走直线,得练转向、变阵,战场上敌人可不会站成一排等着挨打。
不仅如此,他还建议把射击训练和体能训练结合起来,别老站着打靶,得多练移动射击,杨团长越听眼睛越亮,这些招数他以前在旧军队里都没见过。
后来查证才知道,李学先早年跟着村里猎户进山打猎,练就一手好枪法,对地形判断也准。
他虽没正经当过兵,可山里打猎那套本事,放到战场上反而更实用。
于是,杨团长当即让他给大伙儿示范,李学先也不含糊,抄起步枪就演示起来,他射击时身子压得低,移动快,打完一枪立马换位置,看得士兵们直叫好。
这事过后,杨团长干脆让李学先当起了军事教官,游击队的训练方法来了个大变样,不再照搬正规军那套,而是结合山区地形特点,多练隐蔽、伏击、快速转移。
士兵们白天练战术,晚上学文化,战斗力蹭蹭往上涨,没多久,这支游击队就在霍邱周边打出了名堂,收拾了好几股土匪,老百姓都说红军是真能打。
李学先后来从马夫干起,一路升到了排长、连长,他带兵打仗有自己的一套,特别擅长山地游击战。
有次伏击土匪,他带着十几个战士绕到敌人屁股后头,一顿猛打,愣是把上百号土匪打得抱头鼠窜,战友们都说,李连长打仗像打猎,专挑敌人最疼的地方下手。
这段往事在霍邱县志里有记载,当地党史办还专门整理过相关资料,当年红军在霍邱的活动,为后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基础。
实际上,像李学先这样从普通战士成长起来的军事骨干,在红军队伍里不在少数,他们没有正规军校背景,可打起仗来一点不含糊,靠的就是实战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本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