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5年日本战败以后,驻中国东北关东军陆军野战医院院长挥着军刀,用刀尖顶在护士伊藤郁子胸前,逼迫她跳入牡丹江,无奈之下的伊藤郁子,面对湍的滔滔江水纵身跳入! 1945年8月9日,苏联对日宣战的消息传到东北时,关东军野战医院作为后勤单位,本应随大部队撤退,但伤员数量远超预期,药品和交通工具严重短缺。 院长石原太一在指挥部收到的电报上,赫然盖着“全员玉碎”的红色印章。 据战后档案记载,他们沿着铁路线向西逃窜,却不断遭遇苏军空袭。 某日夜宿时,一列载有开拓团家属的火车突然脱轨,医护人员奉命前去救助,却发现关东军士兵正在用刺刀驱赶幸存者,他们宁可让同胞曝尸荒野,也不愿拖累行军速度。 当队伍抵达牡丹江畔时,补给已消耗殆尽,院长在江边召开紧急会议,宣布了那个命令。 据伊藤郁子后来回忆,当时有三名医生试图反抗,却被宪兵当场处决,随后,医护人员被要求给重伤员注射空气栓塞,老人和儿童则被分发毒药丸自尽。 当轮到伊藤时,她注意到院长握刀的手在颤抖,无奈之下,她率先跳入江中,随后更多人被推入湍急的江水。 伊藤跳入江水的瞬间,刺骨的寒意立刻浸透全身,她本能地抱住一块漂浮的木板,却被暗流卷入漩涡。 在沉浮间,她听到身后传来断断续续的枪响那是宪兵在处决不愿跳江的人。 牡丹江当时正值汛期,流速超过每秒3米,伊藤凭借自幼练习的游泳技巧,在礁石与漩涡间寻找生路。 当她最终爬上岸时,发现沿江数公里漂满尸体,其中不乏熟悉的同事,更令她震惊的是,在下游的浅滩处,一群关东军士兵正在抢劫遇难者的财物,甚至剥下尸体上的衣物。 在逃亡途中,伊藤遭遇了改变她一生的场景。 当她躲进一处废弃农舍时,目睹两名中国村民冒死救助受伤的苏军士兵,这与日军对待平民的残暴形成鲜明对比,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。 死里逃生之后,她剃光长发,裹上破旧布衣,她混入逃难人群,直到被东北义勇军的医疗队收留。 加入解放军医疗队伍后,伊藤经历了价值观的彻底转变。 在牡丹江野战医院,她亲眼见到重伤员把最后一块干粮让给战友,目睹医护人员用自己的鲜血挽救伤员生命。 最令她震撼的是一名截肢战士临终前的举动,他将身边唯一的苹果递给伊藤,用微弱的声音说:“谢谢你,日本同志。” 那一刻她下定决心,要替日本侵略者还债。 在牡丹江野战医院工作时,伊藤郁子穿梭在病床间,动作精准地为伤员清洗伤口、更换绷带。 在那个血源极度匮乏的时期,O型血的她先后救活了17名我军重伤员,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周保中闻讯赶来,紧握她的手称赞:“你是日本的女中豪杰!” 1945年日本投降后,归国的轮船载走了大批日侨,伊藤站在码头望着远去的船只,转身回到医院。 被号召回国时,她坚定地说道:“这血债我们子子孙孙都还不清,我要留下赎罪。” 1950 年,她在山西康复医院遇到了后来的丈夫宗序定,这位如皋籍战士在战场上失去了一条腿,却始终保持乐观。 相遇时他正拄着拐杖做复健,伊藤对他一见钟情,1951年春,伊藤郑重递交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。 同年,她披上嫁衣成为宗家媳妇,次年女儿诞生时,她给孩子取名“念华”。 1954年,宗序定举家南迁如皋,伊藤在县医院外科继续当护士。 在困难时期,她每天啃着菜窝头,却自掏腰包买鱼买肉送给贫困患者,甚至多次无偿献血,1米6的她体重骤降到60斤。 伊藤挺过了近代的风风雨雨,一直活到了2016年,享年92岁高寿。 弥留之际,92岁的伊藤郁子反复呢喃:“我是中国人......” 如今,牡丹江畔的纪念碑上,伊藤郁子的名字与无数抗日英烈并列。
所以用这句话嘲讽中国网民的都是汉奸
【1评论】【1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