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2年的一天,齐白石已经快90岁了,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,一把将25岁的新凤霞拉进一个房间,指着一个放满钱的立柜:看到了吗,这里全是钱,你随便拿!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“关注”,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,感谢您的强烈支持! 1952年北京的一场文艺聚会上,90岁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初见25岁的评剧演员新凤霞,当场被她的气质打动,不顾旁人眼光直言“她生得好看,我就要看”。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注视,新凤霞机智回应:“我是演员不怕看。”在场的朋友们见状,顺势提议让两人认作干亲,一段跨越65岁年龄差的忘年交就此开始。 成为干女儿后,新凤霞经常到齐白石家中学画。这位平日卖画精明的老人,对干女儿却格外慷慨,不仅倾囊传授绘画技法,还赠送珍贵的画作和印章。 齐白石甚至会专程到戏院看新凤霞演出,耐心等她卸妆后才离开。这种跨艺术门类的欣赏在当时十分罕见,两人建立起深厚的师友情谊。 某次演出后,齐白石将新凤霞引入房间,指着装有卖画收入的柜子说:“这里的钱你随便拿。”面对老人近乎直白的示好,新凤霞婉拒道:“我和祖光能挣钱。” 这次“钱柜风波”后,两人关系反而更加纯粹,专注于艺术交流。齐白石晚年情感丰富,他对新凤霞的偏爱源于其清丽气质与舞台风姿,唤起了他对艺术的炽热追求。 新凤霞出身贫寒却坚守“戏比天大”的信念,将这段特殊关系转化为学习机会,最终成为集评剧、绘画、写作于一身的艺术大家。 文革期间,齐白石赠予的《红叶秋蝉图》险遭毁坏,幸被裱画师傅冒险保存下来。新凤霞遭受迫害致残后仍坚持创作,用四千余幅画作延续着大师精神。 这段忘年交最珍贵之处,不在于年龄差带来的话题性,而在于艺术超越世俗的力量。齐白石在生命暮年遇见知音,新凤霞在事业上升期获得名师点拨。 两人用纯粹的艺术对话,打破了身份与年龄的界限。齐白石曾说“作画如唱戏需有骨气”,新凤霞用一生践行了这句话,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创作的纯真。 这种不计功利的情谊在今天看来更显珍贵。当艺术遇见真诚,年龄和身份都不再是障碍,留下的只有对美的共同追求和相互成就的温暖回忆。 “如果你是新凤霞,面对齐白石的‘钱柜攻势’,会怎么选?拿钱伤感情,拒绝伤面子……(欢迎评论区飙演技!)” 主要信源:(拂晓新闻网——画里画外齐白石)
1952年的一天,齐白石已经快90岁了,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,一把将25岁的新凤霞
棉花糖小仙女
2025-08-13 14:39:48
0
阅读: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