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国藩一次去见左宗棠时,得知他的小妾在洗脚,戏出上联“看如夫人洗脚”,左立出下联回怼“赐同进士出身”。左宗棠直戳曾国藩的痛处,因为曾国藩的科举成绩是三甲的“同进士出身”,这是他耿耿于怀的遗憾。 道光十二年(1832年),左宗棠第三次参加乡试,因湖南名额已满,被主考官破例录为 “搜遗” 举人,这让心高气傲的他始终耿耿于怀。 反观曾国藩,却在道光十八年(1838 年)一举考中三甲第四十二名,赐同进士出身,从此踏入仕途快车道。 咸丰二年(1852 年),太平军席卷江南,曾国藩奉命在家乡办团练,左宗棠以师爷身份辅佐湖南巡抚张亮基。 两人后来在与太平军作战时多次合作,却也因性格迥异摩擦不断。曾国藩素来沉稳持重,凡事讲究 “结硬寨,打呆仗”;左宗棠则锋芒毕露,用兵如神却性如烈火。 湘军将领私下流传着一句玩笑:“曾公如老儒讲学,左公似猛虎下山。” 1864年,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率部攻占杭州,并升任闽浙总督,与此同时,湘军攻占天京,太平天国运动失败。 不久后,曾国藩路过福州时,去闽浙总督府拜会左宗棠。两人寒暄几句后,后院突然传来铜盆碰撞的叮当声,夹杂着丫鬟的说笑声。 左宗棠面露尴尬,正要解释,曾国藩望向西侧耳房:“哦?这是有贵客在府中?” 清代官员的家眷住处有严格规制,西侧耳房是左宗棠小妾余氏的居所。余氏出身江南商户人家,因一手好字深得左宗棠喜爱,此刻正在房内烫脚解乏。 曾国藩大概了解情况后,调侃说:“季高(左宗棠的字),我倒有一上联,不知能否对出?” 不等左宗棠回应,曾国藩已朗声念出:“看如夫人洗脚!” 话音刚落,随行的幕僚们脸色煞白,“如夫人” 是对小妾的雅称,当众调侃同僚家眷已是失礼,更何况对象是性烈如火的左宗棠。 左宗棠的眉头拧成疙瘩,显然动了肝火,他想了想有了主意。左宗棠深知曾国藩的软肋所在,这位看似完美的理学大师,一生都被科举功名的遗憾缠绕。 道光十八年的那场殿试,曾国藩本有望进入一甲,却因书法稍逊被降至三甲,最终以 “同进士出身” 的身份入翰林院。这个身份如同附骨之蛆,每逢朝廷大典或同僚聚会,总能引来若有若无的讥讽。 左宗棠笑着说:“这上联倒是别致,我倒有个下联,赐同进士出身!” “同进士出身” 本是朝廷恩典,经左宗棠这一接,竟成了对曾国藩科举短板的无情嘲讽。更妙的是,“赐” 字对应 “看” 字,“同进士出身” 对应 “如夫人洗脚”,词性工整却暗含机锋。 在场的幕僚们大气不敢出,只见曾国藩沉默半晌,突然手长叹一声:“季高啊季高,你这张嘴,真是能杀人不见血。” 这场对联风波并非偶然,而是两人仕途轨迹的缩影。曾国藩的科举之路虽不算顺遂,却终究走通了正途;左宗棠则三次会试落榜后愤然焚书,立下 “大丈夫不当以文章显” 的誓言。 咸丰十年(1860 年),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的身份组建楚军时,曾国藩已是节制四省军务的钦差大臣,两人的身份差距正是由科举功名拉开。 清代官场素有 “非进士不入翰林,非翰林不入内阁” 的潜规则。曾国藩凭借同进士身份,历任翰林院编修、侍读学士等清贵职务,积累了宝贵的政治资源;左宗棠则只能从幕僚做起,靠军功一步步晋升,直到晚年才被朝廷 “赐同进士出身”,此时他已年近六旬。 讽刺的是,左宗棠这位一生鄙视科举的硬汉,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曾被他用来羞辱曾国藩的身份。 左宗棠对妻妾的态度也与曾国藩截然不同。曾国藩一生恪守礼教,除正妻欧阳氏外,仅在晚年纳陈氏为妾照料起居;左宗棠则先后娶周诒端、张氏、余氏三位妻妾,其中周诒端是名门闺秀,与他结为患难夫妻,张氏和余氏则是战乱中纳的妾室。 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两人的治家理念上,曾府规矩森严如官府,左府却因主人的随性而显得生活化。 同治七年(1868 年),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,特意绕道保定拜访同年进士,席间有人提及左宗棠的下联,他仍忍不住辩解:“同进士亦是天子门生,何必苛责?” 私下里,两人的互相调侃从未停止。一次曾国藩送左宗棠一幅墨宝,落款写着 “同进士曾国藩赠”,左宗棠回赠一把宝剑,剑柄刻着 “如夫人鉴赏”。 这种带着锋芒的玩笑,成了两位大员独特的交流方式。正如湘军将领胡林翼所言:“曾左二公,如龙虎相斗,却又龙虎相依。” 1872年3月,曾国藩病死,左宗棠的挽联写道:“知人之明,谋国之忠,自愧不如元辅;同心若金,攻错若石,相期无负平生。” “自愧不如”四个字,可谓是道尽了左宗棠和曾国藩之间复杂的关系。
我现在信他真是满族了。
【70评论】【28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