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日尔:急需现金武器不再依赖长期合同,尼日尔军当局在 3 月份将中石油高管赶走,并冻结中石油在尼日尔的银行账户,导致中石油向尼日尔输油管道停摆。 尼日尔这波操作,简直把“过河拆桥”四个字刻在了撒哈拉沙漠上!辛辛苦苦干了二十多年的中石油,就这么被军政府派兵“请”走高管、冻结账户,输油管道直接停摆。这哪是做生意啊?分明就是明火执仗的抢劫!人家投了46亿美元,从沙漠里建起油田、修通管道、盘活炼油厂,结果军政府一句话就把二十多年的心血全打翻在地,这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吧?! 尼日尔军政府给出的理由,简直让人笑掉大牙。他们声称中方高管“薪资过高”“本地化不足”,甚至还扯出“歧视性经营”的罪名吊销中资酒店营业执照。拜托,中石油在尼日尔的本地化率早就超过60%,从普通工人到技术骨干,培养了多少尼日尔人才?至于薪资差距,高管拿高薪是国际企业的通行规则,怎么到了尼日尔就成了“罪名”?说白了,这就是军政府为了抢钱找的遮羞布! 更可笑的是,他们居然要求中石油补缴1.3亿美元税款,还想强塞本地高管接管项目。这套路跟“拦路抢劫”有啥区别?先找个借口把你赶走,再以“税务稽查”为名要钱,最后直接霸占资产。这让我想起了旧社会的地痞流氓,看见谁家生意红火就眼红,非要讹诈一笔才肯罢休。 军政府以为赶走中企就能掌控一切,结果却把尼日尔推向了深渊。津德尔炼油厂停产后,国内成品油供应锐减70%,首都尼亚美的加油站前车辆排起了长龙,黑市油价飙升至每升3000西非法郎,是政府指导价的6倍。医院的发电机因为缺油停转,手术被迫取消,人命关天的事都成了军政府短视的牺牲品。 油田日产量暴跌70%,15%的油井被迫关停,输油管道停运导致每天仅滞港费就损失900万美元。外资企业吓得纷纷撤资,12家外企跑路,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85%,国际信用评级连降三级。 曾经一片繁忙的工厂区,如今冷冷清清,5万人失业引发了大规模街头抗议。这哪里是“资源主权觉醒”?分明是把国家经济的“蛋糕”砸得粉碎! 尼日尔这步臭棋背后,少不了外部势力的推波助澜。法国等西方国家对军政府“去西方化”的举措极为不满,暗中操纵试图破坏中尼合作。他们一边对尼日尔实施制裁,一边又在背后煽风点火,巴不得看到中尼关系破裂,好让自己重新掌控这个资源丰富的国家。 而俄罗斯则趁机介入,不仅派军事教官培训尼日尔军队,还部署防空系统,试图在非洲扩大影响力。这种大国博弈的阴影,让尼日尔成了地缘政治的棋子。军政府以为可以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,却没想到自己才是被耍得团团转的那个。 面对尼日尔的无理取闹,中方可不是吃素的。中石油果断暂停了阿加德姆油田二期工程,远程锁定炼油厂控制系统,让军政府的“接管”成了笑话。更绝的是,中方通过国际仲裁追偿损失,还提出了本地化率提升至80%、引入第三方监督等条件,摆明了告诉尼日尔:想合作可以,但必须按规矩来! 更打脸的是,军政府试图破解AI控制系统,结果反而把14口油井弄报废了。这就好比强盗闯进银行,却连保险柜都打不开,最后还把自己炸伤了。没有中国的技术和资金,尼日尔的资源开发就是空中楼阁。 尼日尔军政府的短视行为,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。他们以为赶走中企就能拿到现金,却没想到断了长期的经济命脉;以为可以利用大国博弈获利,却成了别人棋盘上的卒子。这种“杀鸡取卵”的做法,不仅损害了中尼合作的基础,更让尼日尔的国际信誉一落千丈。
中国决不当冤大头!尼日尔“背刺”一事还没结束,但中方投资的凯大吉水电站,用不了多
【27评论】【31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