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26年秋,努尔哈赤暴死后,大妃阿巴亥被一群气势汹汹的贝勒们围在宫中,他们手

帝王八卦 2025-08-14 04:23:44

1626 年秋,努尔哈赤暴死后,大妃阿巴亥被一群气势汹汹的贝勒们围在宫中,他们手持所谓的 “遗命”,逼迫这位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女人殉葬。宫殿外,阿巴亥的三个儿子,阿济格、多尔衮、多铎,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陷入绝境,却无力回天。 阿巴亥是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满泰的女儿,满泰在一次意外中被杀,年幼的阿巴亥由叔父布占泰收养。此时的努尔哈赤已逐渐统一女真各部,乌拉部为求自保,在1601年将年仅12岁的阿巴亥送往建州,嫁给了比她大31岁的努尔哈赤。 阿巴亥很快在努尔哈赤的后宫中崭露头角,在1603年大妃孟古哲哲(皇太极生母)病死后,年仅 14岁的阿巴亥被努尔哈赤册封为大妃。 阿巴亥的地位在接连生下阿济格、多尔衮、多铎这三个儿子后更加稳固。 1620年,一件震惊朝野的 “私通案” 将她推向风口浪尖。 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德因泽告发:“大妃曾两次备饭送与大贝勒代善,大贝勒受而食之;又一次备饭送与四贝勒皇太极,四贝勒受而未食。大妃一日二三次遣人至大贝勒家,如此往来,谅有同谋。” 德因泽还指控阿巴亥 “深夜出院,亦已二三次矣”。 按照女真旧俗,父死子继不仅包括权力地位,也包括收纳父亲的遗孀。努尔哈赤曾明确表示自己百年后,要将阿巴亥和年幼的儿子们托付给代善。但在努尔哈赤仍在世时,这种提前的 “示好” 便成了不可饶恕的罪过。 盛怒之下的努尔哈赤以 “私藏金银” 为由将阿巴亥暂时废黜,代善也因此失去了继承汗位的优先资格。 然而仅仅一年后,阿巴亥重新夺回大妃之位。努尔哈赤对她的依赖不仅体现在情感上,更在于她处理政务的才能。 晚年的努尔哈赤常常让阿巴亥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,甚至在他亲征时,将后宫事务和部分政务完全交由阿巴亥打理。 努尔哈赤晚年,后金的汗位继承问题逐渐浮出水面。 当时最有竞争力的候选人主要有四位:大贝勒代善、二贝勒阿敏、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四贝勒皇太极。 代善虽因阿巴亥事件失势,但仍掌握着正红旗和镶红旗,实力雄厚;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,掌管镶蓝旗;莽古尔泰为努尔哈赤第五子,统领正蓝旗;皇太极则是第八子,掌控正白旗,且在历次战争中功勋卓著,政治手腕尤为高明。 在这场角逐中,阿巴亥和她的三个儿子成为不可忽视的变量。努尔哈赤晚年对多尔衮的喜爱溢于言表,甚至多次暗示要将汗位传给这个聪慧的第十四子,这种暗示让皇太极等年长贝勒感到了严重威胁。 1626年7月,努尔哈赤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,前往清河汤泉疗养,但却没有好转。自知时日无多的努尔哈赤紧急召见阿巴亥,两人在叆鸡堡相处了近五天。 这五天的密谈内容成了历史谜团,但可以肯定的是,他们必然讨论了汗位继承和后事安排等关键问题。 8月11日,努尔哈赤在返回盛京的途中死去,临终前,他身边只有阿巴亥和少数亲信。这种特殊的临终安排给了皇太极可乘之机 ,既然没有其他贝勒在场见证遗命,那么遗命的内容就完全可以被改写。 皇太极联合诸贝勒,一方面封锁努尔哈赤的死讯,另一方面调动人马以控制局势。当阿巴亥带着努尔哈赤的遗体回到王宫时,等待她的不是治丧的哀痛,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逼宫。 以皇太极为首的诸贝勒突然闯入阿巴亥的寝宫,声称得到汗王遗命,要求大妃殉葬,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要求,阿巴亥见难以挽回,只得同意殉葬,但要求诸贝勒保证善待自己的儿子。 在得到皇太极等人 “恩养幼弟,誓之天地” 的承诺后,阿巴亥梳妆打扮,戴上珠宝首饰,于当日自尽身亡,年仅37岁。 努尔哈赤临终前特意召见阿巴亥,显然是要托付后事,而非安排她殉葬。 皇太极等人之所以必须除掉阿巴亥,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:一是消除政治隐患,阿巴亥作为大妃掌握着太多宫廷秘辛和资源,若让她继续存活,隐患是很大的;二是断绝多尔衮继位的可能,除掉阿巴亥后,年幼的多尔衮兄弟失去庇护,自然无法与皇太极争夺汗位;三是借此立威,通过逼迫先帝宠妃殉葬,向所有潜在的反对者展示强硬态度。 在这场权力斗争中,代善的立场起到了很大作用。作为曾经的汗位继承人选,代善本与皇太极存在竞争关系,但他最终选择支持皇太极逼宫。 阿巴亥殉葬后,皇太极在诸贝勒的推举下继承汗位。之后,皇太极将努尔哈赤留给多尔衮的镶黄旗夺走,交给自己的儿子豪格,只给多尔衮兄弟留下了相对弱小的镶白旗和正白旗。 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,瓦解了阿巴亥母子曾经拥有的军事优势。 阿巴亥的死并未终结波澜,反而成为影响清初政局的重要伏笔。她的三个儿子在隐忍中逐渐成长,尤其是多尔衮,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,在皇太极去世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。

0 阅读:0

猜你喜欢

帝王八卦

帝王八卦

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