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景帝刘启病重,对宠爱的栗姬说:“我死之后,你要善待朕的妃子和其他儿子。”栗姬不高兴的说:“等你死了,我就把他们都杀了。”刘启一气之下,竟然病好了。 刘启还是太子时,栗姬便以清丽容貌和温婉性情深得宠爱。不同于其他嫔妃的刻意逢迎,栗姬身上带着几分率真烂漫,这让在储位之争中倍感压力的刘启找到了情感慰藉。两人育有三个儿子,其中长子刘荣更是被寄予厚望, 汉文帝死后,刘启继位,是为汉景帝。此时的后宫格局中,薄皇后虽位居中宫,却因膝下无子且不得宠而形同虚设;其他嫔妃如程姬、贾夫人等虽各有子嗣,却始终无法撼动栗姬的专宠地位。 后来,汉景帝册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,这让栗姬的地位达到顶峰,一时间,巴结逢迎者络绎不绝,她的家族也随之水涨船高,兄长栗贲被封为侯,整个栗氏家族成为长安城中最炙手可热的外戚势力。 然而,盛宠之下的栗姬却渐渐显露出性格中的致命缺陷。长期的专宠让她养成了骄纵善妒的性情,尤其是对那些偶尔得到景帝临幸的嫔妃,更是心怀怨恨。 在栗姬沉浸于储君之母的荣光时,一双眼睛正密切注视着宫廷局势的变化,她就是汉景帝的姐姐 、馆陶长公主刘嫖。 作为窦太后的掌上明珠,馆陶长公主在朝堂上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,她的女儿陈阿娇正值豆蔻年华,为女儿寻觅一位好的夫婿,成为她的重中之重。 太子刘荣自然是馆陶长公主的首选,她看来,这桩联姻既能让女儿成为未来的皇后,又能加固自己与皇室的关系,堪称完美。 于是,馆陶长公主主动向栗姬提出联姻请求,却没料到竟被拒绝。 长期以来,馆陶长公主为了讨好弟弟汉景帝,不断向宫中输送美人,这些女子常常得到景帝的宠爱,这让善妒的栗姬早已对馆陶长公主心怀不满。如今自己的儿子已是太子,她便再也不愿忍受这种 “屈辱”,想也没想就拒绝了这门亲事。 这次拒绝彻底点燃了馆陶长公主的怒火。在她看来,栗姬的骄横简直是自寻死路。愤怒之余,馆陶长公主迅速调整策略,将目光投向了后宫中另一位极具潜力的嫔妃王娡,以及她的儿子刘彻。 王娡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,当馆陶长公主试探着问刘彻是否愿意娶陈阿娇时,年幼的刘彻脱口而出:“若得阿娇作妇,当作金屋贮之。” 这句后来被称为 “金屋藏娇” 的承诺,让两位母亲一拍即合,形成了稳固的同盟。 从此,馆陶长公主开始频繁出入未央宫,在汉景帝面前不断诋毁栗姬,同时盛赞王娡和刘彻的贤德聪慧。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话语,像水滴石穿般渐渐动摇着汉景帝对栗姬的信任。 公元前150年初,汉景帝突然身患重病。 一日,汉景帝强撑着病体,单独召见栗姬。看着眼前这个陪伴自己多年的女人,他语重心长地嘱托:“我死之后,你要善待朕的妃子和其他儿子。” 然而,栗姬听到景帝的嘱托时,她非但没有体会到其中的深意,反而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信任,是在为其他嫔妃和皇子铺路。 栗姬脸色涨红,声音尖利地吼道:“等你死了,我就把他们都杀了!”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病榻前炸响,汉景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他看着眼前这个面目狰狞的女人,与记忆中那个温婉可人的少女判若两人。愤怒、失望、恐惧瞬间攫住了他,但奇怪的是,这股强烈的情绪反而让他淤积的气血通畅起来,原本沉重的身体竟感到一阵轻松。 病愈后的汉景帝对栗姬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。他开始刻意疏远这位曾经宠冠后宫的妃子,转而更加关注王娡母子。 而栗姬似乎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依旧我行我素,甚至在景帝面前时常表现出不满情绪,这让景帝愈发坚定了废储的决心。 于是,汉景帝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,废黜薄皇后。这位从未得到过汉景帝真爱的女子,成为了宫廷斗争的牺牲品。 薄皇后被废后,皇后之位虚悬,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为栗姬准备的,但汉景帝却迟迟没有册立皇后的意思,这让栗姬陷入了焦虑之中。 不久后,汉景帝突然下诏废黜了刘荣的太子之位,将其贬为临江王。这一雷霆手段震惊朝野,栗姬傻眼了,她试图面见景帝解释求情,却面都见不到了。 就在废黜刘荣的当月,汉景帝册立王娡为皇后,随后立刘彻为太子。这场储位之争,以栗姬母子的彻底失败告终。 刘荣被废为临江王后,并未迎来平静的生活,两年后,他被征召入京,接受中尉郅都的审讯。 郅都是汉景帝时期著名的酷吏,以执法严苛著称。面对郅都的严厉盘问,年仅十七岁的刘荣恐惧万分,请求见汉景帝谢罪却遭到拒绝。 最终,在绝望之中,刘荣在中尉府自杀身亡。消息传到宫中,窦太后悲愤交加,逼迫汉景帝处死了郅都。 而栗姬,早在一年前于冷宫中抑郁而终。
一日,汉景帝刚下朝,正打算去宠妃那那里放松下,郦寄突然跑过来,跪地恳求:"陛下,
【1评论】【4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