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7万亿债务压顶!美国11艘航母背后的金融霸权与军事威慑,还能撑多久?

史迹萌报屋 2025-08-14 04:44:17

[微风]为何美国债务高达37万亿美元,还能养得起11艘航母?其实我们都被骗了,美国债务37万亿,已经不是天文数字,是宇宙数字了。一个国家,欠的钱快赶上全球GDP的四分之一了,居然还稳稳当当地在全球撒着军舰,特别是那11艘核动力航母,一艘一艘地往你家门口晃,谁看了不觉得魔幻? 到 2025 年,美国政府平均每天支付的利息超过 30 亿美元,全年利息总额接近 1 万亿美元,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年的军费开支。 简单来说,联邦政府每收取 100 美元税收,就有近 20 美元不是用于建设、科技发展或福利发放,而是直接用于偿还旧债的利息。 这种 “高负债配合高军费” 的模式正逐渐将美国财政推向困境,而利息问题是这套模式中最先出现的风险信号。 既然利息压力巨大,美国的货币发行和军费开支为何还能继续维持?答案在于由 “金融优势” 和 “军事力量” 构成的循环机制。 所谓 “金融优势” 指的是美元的霸主地位,它是全球超过一半贸易的结算货币,也是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的核心,这使得美国几乎拥有了向全球间接获取资金的货币发行能力。 更关键的是,美国发行的货币转化为国债,而最大的购买者正是美国自身,超过七成的美债由美联储、社保基金等国内机构持有,形成一种内部资金循环,短期内不用担心外部大规模兑付压力。 即便是中国、日本这些持有大量美债的海外债权国,也不敢轻易大规模抛售,因为一旦带头抛售引发市场恐慌,本国持有的美元资产会首先贬值,相当于自身利益受损。 而保障这种金融优势的是由 11 艘航母构成的 “军事力量”,这些大型军舰的作用不仅限于作战,更是美元信用的实际支撑和全球金融规则的执行保障。 中东的石油之所以主要用美元结算,与美国第五舰队常年在波斯湾的部署密切相关,亚太许多国家一方面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,一方面将大量外汇储备转换为美元资产,这与第七舰队在太平洋的活动直接相关。 历史上,伊拉克的萨达姆曾计划用欧元结算石油贸易,利比亚的卡扎菲也曾打算推行黄金第纳尔货币,但他们政权的结局,给所有试图挑战这一体系的力量提供了现实警示。 不过,这套由金融和军事共同支撑的体系并非毫无弱点,它的基础正从内部逐渐弱化。 最突出的是制造业 “空心化” 问题,几十年的产业外迁,削弱了美国曾经强大的工业基础,甚至开始威胁到国家安全。 如今,就连美军防弹衣的原料、维修军舰的部分零件,都需要从中国等国家进口,这种衰退在海军的基础产业——造船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。 全美国能建造大型军舰的船厂只剩下 4 家,产业工人的平均年龄达到 52 岁,后备力量不足,这直接导致像福特级这样的新型航母,建造周期常常超过十年,成本不断超出预算,甚至出现从旧船上拆卸零件来维修新船的情况。 如果说内部弱化是长期存在的问题,那么外部的挑战则是两大直接威胁,分别指向美国霸权的两大支柱。 第一个威胁是全球范围内日益明显的 “去美元化” 趋势,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已基本采用本币结算,沙特等中东产油国也开始接受人民币支付石油款项,就连美国的传统盟友,也在悄悄调整外汇储备结构,增加黄金、欧元和人民币的持有比例。 第二个威胁是 “反航母武器” 带来的技术冲击,高超音速导弹的出现,使得 “用一枚价值几百万美元的武器,摧毁一艘价值上百亿美元的航母” 从理论变为现实可能。 一旦这种非对称打击手段被证实有效,航母作为 “军事力量” 的威慑作用会大幅下降,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背后军事支撑的信心也会随之减弱。 内部弱化与外部挑战并存,再加上 “利息” 这一持续存在的风险因素,这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大英帝国和苏联,它们的衰落最终源于内部财政枯竭,而非外部军事失败。 如今的美国正处于相似的历史节点,它可以选择战略收缩减少全球开支,与世界各国寻求新的平衡;也可能选择继续维持霸权,用更激进的手段维护美元地位。 但更危险的是,一旦全球对美元和美债的信心崩溃,可能引发 “美债被大量抛售 — 利率快速上升 — 利息支出激增” 的恶性循环。 信息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——债务逼近37万亿美元!穆迪警告:美国最后一个3A评级,可能不保!特朗普在干什么?

0 阅读:99

评论列表

用户10xxx52

用户10xxx52

2
2025-08-14 06:16

啰嗦

初心

初心

1
2025-08-14 06:22

没钱就印啊,全球跟着抗雷。这有什么好说的,又不会破产。

史迹萌报屋

史迹萌报屋

屋内萌报,历史妙趣横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