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黑龙江的代某某自愿参军入伍,体检合格后去西藏某部队服役。入伍后,代某某觉得高原条件艰苦,好几次都以身体状态不好为由,拒绝参加连队集体活动,并要求提前退出现役。 当逃兵?你认真的吗? 2024年,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代某某怀揣着满腔热血参军入伍,本想通过军旅生涯改变家庭命运,却没想到最终以“适应不了高原环境”为由提前退伍。 这事儿一出来,网上立马炸开了锅,有人骂他浪费名额,有人则表示同情,觉得高原环境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。那么,这事儿到底该怎么看呢?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。 先从历史说起,古代的戍边将士那日子过得是真苦。汉朝的时候,为了抵御匈奴,士兵们被派到西北边疆,那地方,沙漠、高原,环境恶劣得让人绝望。 《汉书》里都记载了,不少士兵因为适应不了那边的气候,水土不服,甚至丢了性命。但即便这样,他们还是咬牙坚持,因为心里明白,自己守的是国家,护的是百姓。 再看红军长征,那更是艰苦卓绝。 雪山草地、沼泽泥潭,缺吃少穿,还得时刻提防敌人的追击。可红军战士们硬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完成了战略转移。这些历史告诉我们,军人面对的从来不是安逸的环境,而是各种艰难险阻,适应环境、克服困难是军人的基本素质。 现代边防军人的生活同样不易。在西藏、新疆等边疆地区,军人常年驻守在高海拔、低气压、严寒的环境中。《解放军报》曾报道,许多边防军人因为长期在高海拔地区生活,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,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,守护着祖国的边疆。 还有中国维和部队,在非洲执行任务时,不仅要面对战乱和疾病,还得适应当地的高温干燥气候。《中国国防报》也报道过,不少维和军人因为不适应当地环境,身体出现不适,但他们依然坚持完成任务,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。 回到代某某这件事儿上,咱们得客观分析。代某某出身普通家庭,父母对他宠爱有加,入伍前他希望通过参军改变家庭困境。 然而,西藏的高原环境比他想象中要恶劣得多,高海拔、低气压、昼夜温差大,训练强度也远超他的预期。 渐渐地,他感到力不从心,开始怀念家里的安逸生活。为了逃避训练,他多次以身体不适为由请假,甚至在教官和领导面前装病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教官发现了他的谎言,并对他进行了多次思想教育,但效果甚微。 代某某的态度愈发消极,最终在未完成全部训练的情况下主动申请退伍。 代某某的父母在未深思熟虑的情况下,选择支持儿子的决定,并通过网络制造舆论,试图给部队施压。 这一行为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和批评,许多人认为代某某浪费了宝贵的参军名额,其父母的行为也缺乏责任感。 确实,参军入伍是一项严肃而神圣的任务,军人需要具备基本的适应能力和责任感。代某某的行为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,也是对国家和军队的不尊重。 然而,也有一些网友对代某某表示同情。他们认为,高原环境确实难以适应,代某某的选择可以理解。 毕竟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,代某某可能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达到了极限,选择退伍也是一种无奈之举。这种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,毕竟军人也是人,也有自己的极限和难处。 代某某事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,让我们重新审视参军入伍的意义和价值。 参军不仅是一种职业选择,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。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军人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成为保家卫国的中坚力量。 希望每一个有志于参军的年轻人,都能在入伍前做好充分的准备,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挑战。同时,也希望社会能够给予军人更多的理解和支持,共同守护我们的祖国和家园。
近期表弟接到了复员军人召回的通知,参加体检合格后,下个月就要重返原先服役的部队了
【12评论】【6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