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和加拿大的关系,还能再坏吗? 答案是能。 华尔街日报报道,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75.8%关税,相信此举将对加拿大农民构成打击。这记重拳直接砸向加拿大农业命脉。这场贸易战的导火索,始于 2024 年 8 月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 100% 关税、钢铝产品加税 25% 的决定。加拿大看似紧跟美国步伐表忠心,却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。 加拿大的算盘打得很响。特鲁多政府以为配合美国对华遏制,就能换来白宫的青睐。时任财长弗里兰宣称加美对华政策 “高度一致”,甚至预测这会改善与特朗普的关系。但现实狠狠打脸:美国转头就对加拿大木材、乳制品加征 35% 关税,连自家农民都成了政治博弈的牺牲品。 更讽刺的是,加拿大对华关税清单里的电动汽车,本国根本没有产业链 —— 去年 BC 渡轮公司想买 4 艘船,加拿大船厂无一家竞标,最后只能选中国企业。这种 “一边抵制中国制造,一边依赖中国产能” 的矛盾,暴露了加拿大政策的混乱。 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且致命。2025 年 3 月,中国对加拿大菜籽油、豌豆等农产品加征 100% 关税,直接切断其农业经济命脉。加拿大是全球最大油菜籽出口国,中国占其出口量的一半以上。仅萨斯喀彻温省就有 1200 万英亩油菜田,20 多万人靠此为生。 8 月 12 日商务部裁定加拿大油菜籽存在倾销,75.8% 的保证金比率让加拿大农民欲哭无泪。阿尔伯塔省农民罗杰・谢弗罗的作物价值一夜缩水 9 万美元,仓储成本飙升让他陷入两难。更严峻的是,中国正加速与澳大利亚谈判恢复油菜籽进口,这个全球第二大出口国一旦重返中国市场,加拿大的市场份额将被永久挤压。 加拿大的困境远不止农业。汽车零部件巨头麦格纳在中国有 60 多家工厂,利纳马、玛汀瑞亚等企业也深度依赖中国供应链。但加政府的关税政策让这些企业腹背受敌:既要承受中国反制的成本,又要应对美国的贸易霸凌。 金融领域同样如此,宏利金融在华保险业务蒸蒸日上,却因政治风向被迫收缩规模。这种 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” 的做法,让加拿大商界怨声载道。加中贸易理事会报告指出,中国是加拿大 “实现经济多元化的关键市场”,但政府政策正在亲手毁掉这种互补性。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加拿大的战略摇摆。孟晚舟事件后,中加关系本有机会修复。2025 年 6 月李强总理与卡尼通话时明确表示,两国没有根本利益冲突。但卡尼政府不仅未取消歧视性关税,反而加码针对钢铁制品。 这种表里不一的态度,让中国彻底失去耐心。商务部的反歧视调查显示,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措施,本质是 “基于国别身份的系统性歧视”。更令人心寒的是,加拿大一边享受中国市场红利,一边在人权、南海等问题上配合美国对华施压,这种 “吃饭砸锅” 的行径彻底激怒中方。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耐人寻味。欧盟曾因立陶宛问题与中国摩擦,但近期开始调整策略,冯德莱恩公开表示愿扩大对华互利合作。反观加拿大,在中美博弈中既没捞到美国的实惠,又失去中国市场,陷入孤立境地。 正如加拿大《国会山时报》所言:“我们必须在跟随美国与基于自身利益之间做出选择。” 但目前的政策显然让农民、渔民等群体成了牺牲品。 这场贸易战的代价正在显现。2024 年中加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 4%,中国对加进口减少 5.1%。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,油菜籽出口额暴跌 37%,猪肉、水产品等对华出口也大幅萎缩。 更严重的是信任危机:中国企业开始重新评估加拿大市场风险,原本计划投资的能源、科技项目纷纷搁置。而加拿大为填补空缺寻找替代市场,却发现澳大利亚、印度等国早已盯上中国这块肥肉。 未来的路怎么走,主动权在加拿大手里。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,只要加方取消歧视性关税,中方反制措施可以调整。但从目前看,卡尼政府仍在犹豫:农业部长麦克唐纳称需 “更多细节” 才能决定,而萨斯喀彻温省省长莫伊已急得跳脚,呼吁联邦政府 “立即行动”。 这场博弈的结局,或许很快就会揭晓 —— 当加拿大农民看着自家粮仓堆满卖不出去的油菜籽,当汽车零部件企业因供应链断裂被迫裁员,他们是否还会支持政府的 “投名状” 政策? 中国的善意不是无限的。从历史看,中加曾有过 “跨世纪全面合作伙伴关系” 的高光时刻,但如今加拿大的选择正在透支这种信任。如果继续在错误道路上狂奔,等待加拿大的可能不只是农业危机,更是国际地位的持续下滑。 这场贸易战照出的,不仅是两国经济的博弈,更是一个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能否保持战略清醒的试金石。你认为加拿大该如何破局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。
特朗普不想让普京太难堪,美国在最后关头,取消了“鸿门宴”的安排?美俄元首峰会
【2评论】【1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