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4年,湖南一位老农的鸭子,在河边误吞了一块石头,当天就死了。老农心痛之余,

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-08-14 13:15:05

1984年,湖南一位老农的鸭子,在河边误吞了一块石头,当天就死了。老农心痛之余,想做个鸭子汤。清理鸭子时,发现了被它吃掉的那颗石子。老农哭着道:“鸭子啊,你这是用命让我发财啊!” 主要信源:(新浪网——老农杀鸭子,获得一颗石头,专家6000元收走,如今价值5亿;临沭县政府——常林钻石:中国目前最大的天然钻石) 1984年,湖南省桃源县茨树桠村农民陈丙安迎来了一件意想不到的大事。 那天家里来了媳妇家湖北的亲戚,专门奔着他搞养殖的经验来学习。 为了招待客人,陈丙安决定宰杀自家鱼塘里养的一只绿头鸭。 就在他熟练处理鸭子内脏时,鸭胗里一块异常坚硬的东西让他起了疑心,掏出来冲洗干净,一颗比指甲盖还小、却闪烁着异常透亮光华的石头呈现在他眼前。 陈丙安的妻子觉得这从臭烘烘鸭胗里掏出来的东西太脏,让他赶紧扔掉。 陈丙安却难得地固执了一回,小心地在自己衣服上擦干净石头表面的脏污,把它揣进了口袋。 这颗硬邦邦的“玻璃珠”,当时在陈丙安看来,只是割草喂鸭的辛苦劳作里,一点意外的、好看的新鲜玩意儿。 没多久,陈丙安去县城采购饲料,路过新开的首饰店,橱窗里闪闪发光的钻石海报突然让他灵光一闪。 他又想起半年前在村里魏振芳捡到大钻石的新闻,心中疑惑更重:自家塘边抠出来的那颗小石子,会不会真是什么值钱的东西? 他试着去县里首饰店询问,小老板根本没接触过真钻石,无奈地建议他送去大地方的博物馆请专家看看。 这念头搁在陈丙安心头沉甸甸的,去趟省城得花大车费、耽误功夫,万一不是钻石不就白折腾? 陈丙安最后还是听了位过路人随口的建议,一咬牙,小心翼翼地把石头包好,寄去了北京地质博物馆。 接下来便是长达几个月的等待,直到陈家几乎要把这事忘在脑后时,北京寄来的信到了。 北京地质博物馆的信写得明明白白,那颗小石头被确认是一件重达4.6克拉的珍稀净水钻,净度极高,极其罕见。 馆方在信中表达了真诚的感谢,告知陈丙安按照国家法规,这类发现应上交国家。 不过,馆里已为他申请下来一笔六千元人民币的奖金,后续会有专人上门办理交接。 这笔钱对当时的陈丙安简直是天文数字。 一个辛劳的农民家庭,靠养鱼喂鸭,折腾一年不过赚上百来块钱。 而六千元奖励,足可支撑一个普通农家近二十年的开销。 不久后,博物馆的专家亲自上门。 收下奖金那天,陈丙安心里的石头才终于落地。 后来专家在茨树桠村附近忙碌地勘察了大半个月,他们结合本地史书如《桃源县治》等记载指出。 流经村子的沅江明朝曾是淘金者聚集之处,甚至有人在溪沙里淘到过当地人称为“八角子”的金刚石。 陈丙安塘里的那颗宝石,极有可能就是沅江漫长水流携带而来,最终沉在塘底,又被贪吃的鸭子意外吞下,最后被幸运的主人发现。 它成了地质博物馆珍贵的展品。 陈丙安将鸭肚里得来的国宝上交国家是明智之举。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1994年发生在山东的一桩真实事件,足以告诫所有人违反矿产法规的后果。 那一年,临沭县农民魏元红在开荒时意外捡获一颗重达34克拉的大钻石。 面对这从天而降的财富,魏元红选择了出售给当地一家金刚石工具厂。 交易达成,二十七万元现金到手,让魏元红欣喜万分,立即开始计划买地盖房、给儿子娶亲、做些小生意。 可是很快他就收到了法院传票。 麻烦源起于他委托其叔叔代理交易的钻石,其叔叔见利忘义,背着魏元红私下又与另一家开发公司签了交易合同,收取一万元定金。 结果后来者登门交易时傻了眼,钻石早就转手了。 一场因双重买卖引发的合同纠纷就这样爆发。 当两方在法庭上争执钻石归谁所有时,当地政府依据我国《矿产资源法》第三条介入明确表态,强调一切地下矿藏属于国家所有。 个人捡到天然钻石无论来源是自家地还是路边,法律上都不属于个人财产权范畴。 最终,法庭判定之前那两场买卖交易属于无效。 魏元红虽然最终仍获得了三万元“发现奖励”,但远不及当初的卖价,还得费尽周折地卷入法律纠纷中,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是无法估量。 倘若陈丙安当年也因一时贪念私下处理那颗净水钻,很可能也会陷入类似的困境甚至招来牢狱之灾。 一颗鸭肚里发现的纯净石头,就这样悄然改变了陈丙安这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境遇。 六千元奖金大大缓解了农家的生计压力,陈家鱼塘得以扩大规模,果树苗也栽下更多。 这个选择也无意中成全了那颗净水钻的归属。 它终于回到国家的殿堂,被精心展示。 茨树桠村旁沉默流淌的沅江曾带走了沙砾中的黄金岁月。 而陈丙安的偶然选择,恰如淘尽黄沙后的那颗永恒之石,在朴实的心安中熠熠生辉。 对此您怎么看呢?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“关注”,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,感谢您的强烈支持!

0 阅读:0

猜你喜欢

雕塑艺术之魅力

雕塑艺术之魅力

雕塑艺术之魅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