脸都不要了!联合国伸手找中国要钱,中国记者反问美国到底欠了联合国多少钱? 这个

沃克笔下趣事 2025-08-14 16:38:02

脸都不要了!联合国伸手找中国要钱,中国记者反问美国到底欠了联合国多少钱? 这个问题最近在国际舆论场引发热议。当联合国秘书处因资金短缺关闭纽约总部员工入口,当维和部队因预算缩水被迫缩减行动规模,当发展中国家在气候谈判中被大国裹挟,人们不禁要问:这个成立 70 多年的国际组织,究竟是在维护秩序,还是在制造混乱?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,就在联合国因美国拖欠 28.9 亿美元会费陷入瘫痪时,联合国官员却频繁向中国施压,要求增加会费分摊比例。 年初的一场记者会上,中国记者当场质问:“美国欠联合国的钱什么时候还?” 面对这个直击灵魂的问题,联合国发言人尴尬地承认,美国累计拖欠的会费已超过 28 亿美元,其中仅常规预算就达 15 亿美元。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全年会费的 6 倍,足够支付联合国近三分之一的年度开支。 数据不会说谎。根据联合国官网披露,美国作为最大会费国,本应承担 22% 的常规预算和 25% 的维和经费,却连续多年拖欠会费。 反观中国,会费比例从 2016 年的 7.92% 跃升至 2023 年的 15.25%,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会费国。更值得玩味的是,中国在足额缴纳会费的同时,还累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 5 万余人次,在黎巴嫩排雷 1.8 万枚,在南苏丹修复道路 320 公里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国担当。 而美国呢?不仅拖欠会费,还将 5 亿美元军事援助塞进菲律宾口袋,却对台风灾区的民众视而不见。 这种 “双标” 操作暴露出联合国的深层困境。当美国在安理会连续 10 次否决涉叙决议,当 G4 国家为入常上演 “四国演义”,当非洲 54 国要求新增两个常任席位的诉求被束之高阁,联合国早已不是《联合国宪章》描绘的平等对话平台,而是沦为大国博弈的角斗场。 2025 年 3 月,联合国因财政危机宣布裁员 6900 人,关闭日内瓦办事处部分业务,讽刺的是,同期美国却在推动增加军费预算,这种反差让国际社会看清:真正威胁联合国权威的,不是会费拖欠,而是权力垄断。 联合国的困境在叙利亚问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2023 年 10 月,中俄支持的叙利亚人道救援决议被美英法联手否决,理由竟是 “缺乏透明度”。可谁都知道,美国在叙利亚非法驻军偷油,西方通过跨境通道向反对派输送武器,这些行径才是真正的不透明。 更荒诞的是,当联合国要求中国增加会费时,却对美国拖欠会费的行为三缄其口。这种选择性执法,让联合国的公信力跌至冰点。 或许有人会说,联合国在气候变化、疫情防控等领域仍有作用。但现实是,当美国退出《巴黎协定》,当某大国拒绝履行疫苗公平分配承诺,联合国除了发表声明别无他法。 2025 年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,193 个会员国代表轮番发言,却未能就任何实质性问题达成共识,最终沦为一场 “政治秀”。这种低效运作,让发展中国家不禁质疑:与其在联合国争吵不休,不如另起炉灶建立新机制。 联合国的改革呼声由来已久。G4 国家年年提交入常提案,非洲联盟坚持 “两个常任席位” 诉求,77 国集团呼吁改革会费分摊机制。但所有努力都卡在 “大国否决权” 这道关卡前。 2025 年 4 月,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 35 周年纪念活动上明确表示,支持安理会扩大发展中国家代表性,但反对任何 “未成熟方案”。这种立场道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:联合国要想重获信任,必须打破大国垄断,让规则制定权回归多边主义。 历史终将证明,一个被少数国家操控的联合国,注定无法应对 21 世纪的全球性挑战。当美国用 28 亿美元债务绑架联合国,当某些国家把安理会当成本国 “一言堂”,联合国的改革已刻不容缓。中国的态度很明确:我们愿意承担与国力相符的责任,但绝不为霸权买单。 联合国的未来,取决于它能否从 “大国俱乐部” 转型为真正的全球治理平台。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改革,究竟是镜花水月,还是曙光初现?国际社会正拭目以待。

0 阅读:48
沃克笔下趣事

沃克笔下趣事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