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基斯坦前高官威胁说,不给歼-35就要歼-20!现在已经没有什么“巴铁”了,未来只能叫巴基斯坦。最近巴基斯坦和美国还有土耳其走的很近,像是给我们看的,说白了就是想要我们的王牌! 2025年5月7日的那场空战,至今仍是巴基斯坦空军的骄傲。 当天,印度空军的3架“阵风”战机试图越境侦察,巴基斯坦空军的2架歼-10C和1架“枭龙”Block3迅速升空拦截。 在ZDK-03预警机的引导下,歼-10C发射的PL-15导弹在100公里外率先锁定目标,击落其中一架“阵风”,剩下两架仓皇逃窜。 这场胜利不仅让巴基斯坦国内一片欢腾,更让外界看到了中国战机的实战性能——要知道,“阵风”是印度花了88亿美元引进的“王牌”,而歼-10C的单价仅为其一半。 但印度并未善罢甘休。就在空战结束后一个月,印度国防部宣布与俄罗斯达成协议,将引进24架苏-57E隐身战斗机,首批6架预计2026年交付。 这对巴基斯坦来说,无疑是巨大的压力。苏-57E作为第五代战机,具备隐身性能和超视距作战能力,远超巴基斯坦目前装备的歼-10C(第四代半)和“枭龙”Block3(准四代)。 这种代差带来的焦虑,或许正是巴基斯坦前高官放出“要歼-35或歼-20”言论的背景。 不过,了解中国军售原则的人都清楚,歼-20作为我国现役最先进的隐身战机,属于“非卖品”。其核心技术涉及我国空中作战体系的核心机密,至今未向任何国家开放出口。 而歼-35作为一款中型隐身战机,虽已进入出口规划,但出口与否、何时出口,需要综合考虑地区平衡和中巴实际需求。 巴基斯坦目前装备的36架歼-10C和150余架“枭龙”,其实已能满足其日常防御需求,对歼-35的渴望,更多是应对印度五代机的“预防性布局”。 再看巴基斯坦与美国、土耳其的近期互动,更像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。 2024年,巴基斯坦与美国签署协议,美国将帮助其开发南部的石油资源,作为交换,巴基斯坦降低了对美纺织品的进口关税。 这种经济领域的合作,与美国在阿富汗撤军后想维持南亚影响力有关,也与巴基斯坦缓解外汇储备压力的需求契合,并未涉及核心军事技术转让。 而与土耳其在TF-X战斗机项目上的合作,更像是“抱团取暖”——TF-X仍处于原型机阶段,预计2030年前难以量产,巴基斯坦参与其中,更多是为了积累五代机研发经验,而非替代与中国的合作。 回溯历史,中巴军事合作的深度远超一般国家。从上世纪80年代的“枭龙”项目联合研发,到2010年后歼-10C的引进,再到ZDK-03预警机、“红旗-9P”防空系统的成体系输出,中国实际上帮助巴基斯坦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空中防御体系。 这套体系的核心部件,从雷达到导弹,从战机发动机到航电系统,大多实现了“中国造”,这意味着巴基斯坦不必担心被其他国家“卡脖子”——这是美国对盟友都不会给予的信任。 更关键的是,军事合作背后有坚实的经济纽带。中巴经济走廊自2013年启动以来,已投资超600亿美元,建成了瓜达尔港、卡洛特水电站等关键项目,为巴基斯坦创造了数十万就业岗位。 2024年,中巴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,中国连续12年成为巴基斯坦最大贸易伙伴。这种“经济+安全”的双重绑定,远非短期的外部合作所能动摇。 那位巴基斯坦前高官的言论,更像是谈判桌上的“施压策略”。在国际军购中,买方通过释放强硬信号争取更有利条件,是常见的手段。 实际上,中巴关于歼-35的谈判早已在低调推进,双方的分歧可能在于价格、技术转让程度,而非“给不给”的问题。 中国向来主张“不干涉别国内政,尊重伙伴自主选择”,巴基斯坦在保持与中国传统友谊的同时,与其他国家发展正常关系,恰恰体现了其外交自主性,这与“巴铁”的本质并不矛盾。 说到底,国与国之间的关系,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“铁”或“不铁”,而是基于共同利益的长期协作。 巴基斯坦需要中国的技术和市场,中国需要巴基斯坦作为南亚的稳定支点,这种相互需求经过数十年验证,不会因一句言论或短期合作就发生质变。
巴基斯坦前高官威胁说,不给歼-35就要歼-20!现在已经没有什么“巴铁”了,未来
烟雨杏花村
2025-08-14 16:48:51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