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维为的超级大国论!2024年,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在多次演讲中,讲到中美若开战,第二天全世界就会发现,美国不再是超级大国。 很多人的认知里,美国长期占据世界第一大国的宝座,军事、经济等各方面实力强劲,似乎超级大国的地位坚如磐石。 中国这些年虽发展迅速,综合国力显著提升,但与美国相比,似乎仍有差距。那么,张维为教授为何会有如此大胆的论断呢? 现代高强度战争,大家拼的是国家的综合制造能力。联合国数据显示,中国制造业份额连续十余年全球第一,占比达31.6%,拥有世界最完备工业体系。小到螺丝钉,大到导弹,中国均可自主生产。 以造船业为例,中国一年舰船交付吨位,超过美国十年产能总和。一旦进入战时状态,全国兵工厂能迅速全天候运转,弹药、装备等供给近乎无限。 反观美国,“产业空心化”问题严重,制造业份额滑落至15.9%,这极大地削弱了其持久作战能力。 俄乌冲突中,美国为军援乌克兰,自身炮弹库存迅速告急,甚至要向韩国等盟友求购,生产链的脆弱暴露无遗,武库更新也因成本高、产能有限而滞后,大量老旧装备仍在服役,战备水平面临挑战。 如果冲突发生在中国“家门口”,比如台湾海峡,地缘优势明显倾向中国。台湾海峡距中国大陆最近处仅130公里,而美军从最近的关岛基地出发需跨越3000公里,从本土驰援更是路途遥远。 其漫长的补给线,在中国“反介入/区域拒止”体系下岌岌可危。中国的东风-21D和东风-26B等“航母杀手”反舰弹道导弹,射程覆盖4000公里,美军第一、第二岛链核心基地均在打击范围内。 东风-17等高超音速导弹,突防速度达10倍音速,让美军“萨德”等反导系统拦截成功率不足20%。 而且,中国构建了由055型万吨大驱、搭载鹰击-21的轰-6K、空警-500预警机以及各型潜艇组成的多维一体化作战网络。 美国虽有11艘核动力航母和强大空中力量,但“全球警察”战略使其兵力分散,在亚太难以集中优势。 美国兰德公司报告推演,台海开战72小时内,中国就能对美军造成重大损失;米歇尔研究所报告指出,美军在印太的导弹库存在高强度冲突下撑不过一周,其在亚太的军事基地战时也面临巨大威胁。 此外,中国历经百年战火,民族凝聚力和爱国热情极高,这是应对外部挑战的坚实民心基础。 如今中国参军门槛提高,城市户口青年入伍多需大学学历,解放军兵源素质大幅提升。在国际上,中国通过《这就是中国》等平台,积极构建话语体系,团结发展中国家反对单边霸权。 而美国社会内部矛盾重重,种族矛盾、贫富差距、政治极化等问题加剧,民众对政府信任度降低,军队招募困难,甚至放宽对吸食大麻的检测标准,盟友体系也出现裂痕,菲律宾等部分盟友立场摇摆。 所以说,张维为教授所说的“第二天”,并非指美国领土或政权在一天内瓦解,而是指美国“全球军事霸权不可战胜”的神话,会在一场高成本冲突后瞬间破灭。这种“心理断裂点”将动摇其全球盟友体系根基,让世界看清其力量边界。
菲律宾媒体,菲律宾记者故意把在8月13日,参与拦截菲律宾军方侦察机的,解放军战斗
【6评论】【4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