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南为获取中国高铁技术,花巨资赴中国取隧道技术,为越南自建高铁做准备! 越南正在筹建南北高铁,从河内到胡志明市全长超过1500公里,其中光隧道就有42条,总长度超过130公里。听起来像个普通的铁路建设,但实际情况可没那么简单。 这些隧道的北边全是喀斯特地貌,石头非常硬,南边又是软塌塌的冲积平原,地质条件堪称 “冰火两重天”。 这种地形下修高铁,隧道和桥梁占比超过70%,没有点真功夫根本玩不转。 越南自己心里清楚,论高铁建设经验,放眼全球能在这种地形下“啃硬骨头”的,也就中国有这个本事。 就拿中国西南山区的成贵高铁来说,1600多公里线路光隧道就占了78%,其中鸭池河特大桥横跨峡谷,桥墩高度相当于50层楼,这种技术放到越南北部山区正好派上用场。 去年越南大山道集团专门派了120名工程师到深圳,跟着中国中铁二局学了三个月隧道掘进机(TBM)操作,连怎么在盐岩层里防止设备腐蚀都摸得门儿清。 但越南的算盘打得更精,他们可不满足于只学皮毛。在和中国企业谈判时,越南明确要求技术转让必须覆盖“全链条”——从隧道设计软件到盾构机核心部件加工,甚至连轨道焊接工艺都要手把手教。 今年3月越南交通部和中国铁设签的协议里,光技术文档就列了27项,包括如何用BIM技术模拟喀斯特溶洞的处理方案。 这种 “拿来主义” 背后,是越南想复制中国 “技术换市场” 的套路,毕竟他们太清楚,光靠买设备永远成不了高铁强国。 不过现实难题也不少。越南计划自筹 670 亿美元,但去年全国财政收入才 1200 亿美元,相当于每年要掏出近 6% 的财政收入砸在高铁上。 其中最麻烦的是征地,越南老百姓对土地看得比命还重,河内到荣市段规划的 32 个隧道口,有 17 个因为征地纠纷卡在那儿。 中国企业参与的老街 - 河内 - 海防铁路项目,原本计划 2025 年通车,就因为征地拖了两年,最后还是越南政府出动军警才解决问题。 技术转让也不是一帆风顺。中国虽然同意转让 TBM 操作技术,但核心的刀具材料配方和液压控制系统参数始终没松口。 越南工程师在深圳培训时发现,中国盾构机的刀具寿命比德国进口的长 3 倍,可拆开研究后才发现,刀头用的是稀土合金,这种材料配方属于中国的 “技术家底”。 去年越南想从中国进口 10 台盾构机,结果合同里光技术保密条款就占了 12 页,连设备维修都得由中方人员操作。 最关键的是,越南想通过高铁项目构建自己的产业链。他们要求中国企业在河内建盾构机组装厂,零部件本地化率必须达到 40%。 但越南本土企业根本吃不下这碗饭,胡志明市的机械加工厂连高精度齿轮都造不出来,最后只能由中国企业先把核心部件做好,再运到越南拼装。 这种 “半吊子” 国产化,短期内根本无法实现自主可控。 这场技术博弈的背后,其实是东南亚高铁版图的重新洗牌。 老挝靠中老铁路尝到了甜头,泰国也在和中国谈曼谷 - 清迈段的合作,越南要是再跟不上,很可能被挤出泛亚铁路网。 但高铁建设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,越南得先把国内的资金、征地、产业链这些 “肠梗阻” 解决了,否则就算把中国技术全套搬过去,也未必能跑出 “中国速度”。
中越刚定下车同轨,只有中国能搞定的南北高铁,越南要拱手让人?越南领导人苏林与韩
【4评论】【10点赞】
78
没有足够大的市场,不可能支撑得起来研发这些大国重器。举个例子,越南高铁隧道才几十座,不可能为这几十座隧道去研发制造高铁隧道盾构机吧?没有那个资本会去投入做这些赔本买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