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慌了!中国竟然出现第二个钱学森!为了阻止他回国,更是提出各种无理要求,印度甚至厚着脸皮要求他公开核心机密...... 一个叫潘锦功的普通人,却和一个足以搅动世界能源格局的技术绑在了一起。 他出生在四川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家庭,从小就对化学实验有股痴迷劲,这份热情,让他的父母从最初的不理解,到后来默默成了他最坚实的后盾。 谁也没想到,这个男孩日后真的会亲手推开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,凭着优异的成绩,潘锦功顺利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化学专业。 在这里,他对新能源的兴趣愈发浓厚,也为后来那项惊艳世界的发明埋下了种子,而他要做的,远不止是把太阳光变成电那么简单。 2010年,潘锦功选择去新泽西理工大学攻读博士,他一头扎进了一个专攻新型光电材料的实验室,经过几年埋头苦干,他在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这个冷门又前沿的领域,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。 2017年,潘锦功和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颠覆性的“发电玻璃”,这种玻璃不仅能直接把太阳光转化为电能,转化效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6.18%,远超当时的所有同类技术。 更关键的是,它能直接用作建筑幕墙,让城市里那些冰冷的摩天大楼,摇身一变成为既美观又能自给自足的“绿色发电站”。 消息一出,整个学术界和产业界都为之震动,可谁能想到,这份惊艳世界的成果,竟也成了他归国路上最大的路障。 这项技术一旦回到中国手里,意味着什么,美国人心里最清楚,于是,一场围绕人才和技术的暗战,悄然打响。 美国政府开始找各种借口限制潘锦功的人身自由,同时明里暗里施压,希望他放弃中国国籍。 另一边,各大企业也闻风而动,纷纷开出天价年薪和顶级科研条件,想用名利和金钱把他永远留下来。 一边是看得见的荣华富贵,另一边是看不见的重重压力,面对这一切,潘锦功脑子很清醒。 他知道这项技术是自己呕心沥血换来的,更清楚它对自己的祖国有多重要,他早就下定决心:无论如何,都必须把“发电玻璃”完完整整地带回中国。 潘锦功没有坐以待毙,他冒着极大的风险,想办法联系上了中国驻美大使馆,使馆方面立刻意识到这件事的分量,马上成立专案小组,制定了一套周密的计划,然后就是耐心地等待时机。 2018年初,潘锦功借着参加一个学术会议的名义,暂时摆脱了美方的严密监控,在中国大使馆人员的接应和安排下,他悄无声息地登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。 当飞机冲上云霄,朝着祖国的方向飞去时,潘锦功紧绷了几个月的神经才终于松弛下来,眼泪夺眶而出,那是回家的感觉。 回到成都后,潘锦功几乎没怎么喘息,立刻投身到技术的产业化中,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,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,正式开启了“发电玻璃”的市场化征程。 创业的路当然不好走,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,潘锦功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,公司也一步步走上正轨。 短短几年,中国的许多城市地标建筑,都披上了这层神奇的“发电外衣”,它们不仅外形更具科技感,还实实在在地实现了电力自给,大大降低了对传统电网的依赖。 如今,潘锦功早已是中国光电领域的领军人物,他没有停下脚步,仍在不断探索太阳能技术的更多可能性。 除了搞科研,他也乐于走进大学校园,跟年轻一代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悟,用最朴实的经历,鼓励更多人投身到用科技改变国家的行列中。 一个有本事的中国人,在外面学到了顶尖技术,遇到再大的阻力,也要把它带回家。
其实大家都没看出来,为什么特朗普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,不但把印度给抛弃了,甚至还想
【10评论】【8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