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4年栾菊杰拿到奥运冠军后,转身就宣布退役并改国籍移民加拿大,直到快五十岁的时候想要回国比赛,本以为会遭到谩骂,殊不知迎来的全是支持…… 栾菊杰从小就爱动,田径羽毛球什么的都玩过,16岁被教练看中拉去练击剑,谁想到这玩意儿会让她一辈子都离不开。刚练没几个月,她就全国青少年赛拿了亚军,天赋这东西真不是吹的。1978年去西班牙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,亚洲人在击剑这块儿基本没啥声音,她却一路杀进决赛,手臂被对手断剑扎穿,血直流,还坚持打完拿银牌,成了1901年以来第一个亚洲决赛选手,欧洲人那会儿都惊了。 后来几年,她成绩稳稳向上爬,1981年肾盂肾炎犯了,住院还研究对手录像,出院拖着病体世界锦标赛又银牌。1983年国际女子花剑赛,她终于夺冠,东亚第一个世界击剑王,这在当时可不得了,击剑本来是欧洲人的天下,她这么一搅和,亚洲人扬眉吐气了。 1984年洛杉矶奥运,那才是高光时刻,中国队第一次大规模参加,她决赛对德国选手,一剑一剑稳扎稳打,最后锁定金牌,中国击剑奥运第一金,也是亚洲第一个。全国那时候都沸腾了,她成了英雄,人民日报还发了扬眉剑出鞘的文章,中学生课本里都有。 可谁想到,这金牌一拿,她没多久就退役了。 奥运后她其实还打了几年,1988年汉城奥运没拿好成绩,肾炎又重了,30岁就选择退役。1989年去加拿大埃德蒙顿的阿尔伯塔大学进修体育管理,本来是留学,计划学成回国或去国际剑联帮忙。 她1983年世大运时就去过那儿,对那地方有好感。结果1991年生了大女儿,孩子查出先天心脏病,可能智力也有问题,那时候国内医疗条件有限,她一咬牙决定留加拿大,那儿有好医院和残疾儿童政策。女儿做了两次手术,病情稳住,她1994年正式入籍加拿大,在当地击剑俱乐部当教练,日子过得低调踏实。 这选择不容易,当年她可是团中央委员、江苏人大代表,副厅级干部,移民这事儿在外人眼里像背弃,可她是为了孩子,没办法。 在加拿大,她继续教击剑,带出一堆学生,大女儿身体弱但帮忙,小女儿成了职业选手,拿加拿大全国冠军。儿子顾宏涛后来也练击剑,2024年巴黎奥运代表加拿大出战男子花剑。 栾菊杰自己偶尔回国搞活动,每次都勾起大家对1984年的回忆。她还推动中加击剑交流,办联合训练营啥的,说击剑让她看世界,也更爱根。她常讲,年龄不是事儿,坚持就有希望。 说回移民,她到加拿大后,先是留学,丈夫和两个女儿也跟来,小女儿出生时心脏有缺陷,她听说当地医疗先进,就留下了。 俱乐部工作稳定,她教课从不马虎,加拿大击剑圈儿她撑起一大片。1995年她复出加拿大全国赛,连续几年冠军。2000年悉尼奥运,42岁代表加拿大上场,虽止步初轮,但证明她宝刀未老。 时间飞快,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,她在家看新闻,心思活络了。2008年北京奥运,她50岁了,决定再拼一把。从北美积分400外打到前二,奇迹般拿到加拿大队资格。 她心里其实挺纠结,当年退役移民,让一些人不理解,怕回去挨骂。 奥运那天,她首轮13比9胜突尼斯选手,次轮7比15负匈牙利世界第七。 没奖牌,但她高举“祖国好”横幅,那一刻感动不少人。没想到,国内全是支持声,网上说她励志,50岁还拼,太牛了。 她后来回忆,说没想到这样,以前不理解她的人,现在觉得她为孩子别无选择。 北京奥运后,她回埃德蒙顿继续教书,俱乐部办“栾菊杰杯”公开赛,从2003年起。 她入选埃德蒙顿体育名人堂,教出加拿大全国冠军、世界赛事选手。2018年意大利老将锦标赛,60岁组她又第一。 她强调,击剑是集体项目,没团队没尖子,就算没冠军的也为国争光。在加拿大,她教孩子爱好为主,不强求职业,但好苗子她用心带。华人选手在加拿大剑坛冒头,她赞不绝口,像郭子嘉那样优秀。 栾菊杰的故事,有点像人生起落,她从中国英雄,到加拿大普通教练,再到奥运重逢故土。移民不是背叛,是为家庭现实选择。当年她放弃国内荣誉,副厅级都不稀罕,就为孩子治病。 在加拿大,她没大富大贵,俱乐部非盈利,她教八九百人,一周两百多小时,辛苦但融入社会。荣誉是自下而上,市民投票选她城市名人,那感觉不一样。 她拒绝美国高薪,就为回报当地。 这经历让人想,成功不光是金牌,坚持和责任更重要。她50岁复出,不是为奖牌,是圆梦,证明年龄不挡路。国内支持她,说明人心向善,不记旧账。栾菊杰如今66岁,还在教击剑,儿子奥运出战,她说运气好,但其实是团队和努力。她推动击剑基金会,帮穷孩子练剑,新移民家庭不容易。 体育本该这样,包容不分国界。
1984年栾菊杰拿到奥运冠军后,转身就宣布退役并改国籍移民加拿大,直到快五十岁的
娱圈段子手
2025-08-15 04:02:07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