菲律宾认为我国会不计前嫌,施以援手,被困8天,中国仅提供低限度援助!而这一切表明,中国在菲律宾长期的挑衅下,已不愿当一边援助,另一边主权被挑衅的冤大头了。 就拿 2025 年菲律宾遭遇洪灾来说,529 万人受灾,菲律宾原本指望中国像过去那样迅速伸出援手,可等来的却是低限度的人道主义援助。这种变化背后,藏着几十年的摩擦与博弈。 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行为从未停止。1999 年,菲律宾海军故意将 “马德雷山” 号登陆舰坐滩仁爱礁,声称 “船底漏水”,实则是为了非法占据中国领土。这一占就是 24 年,期间菲律宾多次试图向该舰运送建筑物资,企图永久加固。2023 年 12 月,菲律宾派遣船只闯入仁爱礁,试图运送建材,被中国海警依法拦截。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,允许菲律宾运送食品、淡水等人道主义物资,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加固行动。这种 “有限度援助” 的背后,是中国对主权问题的零容忍。 菲律宾的挑衅不止于仁爱礁。2012 年,菲律宾在黄岩岛海域非法扣押中国渔船,引发中菲长达数月的对峙。中国最终通过海警执法实现了对黄岩岛的实际控制。此后,菲律宾又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,尽管仲裁结果被国际社会广泛视为非法,但菲律宾仍以此为借口,在南海问题上大做文章。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,南海仲裁案是一场政治操弄,中国不接受、不承认该裁决。 在经济合作方面,中国曾是菲律宾的重要合作伙伴。杜特尔特执政期间,中国承诺向菲律宾提供 240 亿美元的贷款和投资,用于基础设施建设。例如,苏比克 - 克拉克铁路项目计划投资 28 亿美元,由中国提供 85% 的低息贷款。然而,马科斯政府上台后,积极引入美日等国的军事力量,在南海问题上对华强硬,导致中菲合作项目受阻。2023 年,中国宣布退出苏比克 - 克拉克铁路等三个基建项目,菲律宾试图寻找其他投资者,但美日等国的承诺并未兑现。这不仅影响了菲律宾的经济发展,也让其意识到过度依赖外部势力的代价。 菲律宾的外交转向进一步加剧了中菲关系的紧张。马科斯政府允许美军在菲律宾新增军事基地,2025 年洪灾期间,菲律宾国防部长还与加拿大、法国签署军事合作协议,允许外国军舰停靠苏比克湾。这种 “引狼入室” 的做法,让中国对菲律宾的信任降至冰点。与此同时,菲律宾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也愈发挑衅,允许台湾当局官员窜访,甚至讨论联合巡逻。中国外交部对此提出严正交涉,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菲关系的政治基础,任何挑战这一原则的行为都将损害双边关系。 在这种背景下,中国对菲律宾的援助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。过去,菲律宾遭遇自然灾害时,中国总是第一时间提供援助。2021 年台风 “雷伊” 过后,中国提供了 100 万美元现金、1 万吨大米和价值 10 万美元的物资;2022 年洪灾,中国又捐赠了 500 万人民币和价值 2000 万人民币的救灾物资。但 2025 年洪灾期间,中国仅通过红十字会提供了象征性的援助,官方未宣布大规模救灾计划。这种 “冷处理” 传递出明确信号:中国不再容忍一边援助、一边被挑衅的局面。 菲律宾的国际处境也因亲美政策而变得孤立。洪灾发生后,美国仅通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了 25 万美元援助,日本、澳大利亚等盟友的援助也杯水车薪。相比之下,中国在杜特尔特时期的援助力度远超这些国家,但马科斯政府的政策转向让菲律宾失去了这一重要支持。菲律宾民众对此反应不一,部分人批评政府 “被美国卖了还帮人数钱”,而中国网民则认为 “不帮是本分”。 中菲关系的变化本质上是主权与利益的博弈。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坚定不移,任何损害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击。菲律宾若想恢复与中国的合作,就必须正视历史,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。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,合作是基础,尊重是底线,善意需要设置门槛。在主权问题上,中国不会妥协,也不会做任人宰割的冤大头。这一立场不仅是对菲律宾的警示,也是对国际社会的明确宣示: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不可动摇。
中美海军在南海全面对峙!当地时间2025年8月13日,菲律宾记者公开了在13日,
【68评论】【65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