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承光是邱会作的二儿子,他在广州军区当兵期间,与来自解放军总医院一位名叫白雪的医

司马槑谈过去 2025-08-15 11:25:20

邱承光是邱会作的二儿子,他在广州军区当兵期间,与来自解放军总医院一位名叫白雪的医生相识相恋。后来,两人由于特殊原因中断了联系。邱承光转业后,四处打听白雪的下落,但始终没有她的任何消息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那时候的广州,阳光灿烂。邱承光,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,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高材生,毕业后没去搞科研,而是穿上了军装,到了广州军区。你说,这在当时得多让人羡慕?名校毕业,青年才俊,在部队里也是重点培养的对象,前途一片光明。 就在那个时候,他认识了白雪。 白雪是解放军总医院的医生,来广州这边出差还是交流,具体的细节已经很难考证了。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:一个年轻有为的军官,一个美丽知性的女军医,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相遇,这本身就像电影剧本。他们的恋爱,没有现在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,可能就是散散步,聊聊理想,简单又纯粹。 对邱承光来说,那段日子,恐怕是他一生中最明亮的时光。 可惜,好景不长。1971年,一声惊雷,他父亲邱会作的人生轨迹发生巨变。这事儿大家都知道,我就不细说了。父亲的遭遇,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,彻底改变了几个子女的命运。对于邱承光而言,最直接的结果,就是他和白雪的联系,被硬生生切断了。 那个年代,没有手机,没有微信。两个人一旦分开,单位、家庭再出点变故,想找个人,那真是大海捞针。尤其是在那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下,很多联系,断了,就真的一辈子都连不上了。 后来,到了1978年,邱承光转业了。脱下军装,他被分配到江苏无锡的一家采煤机械厂。从一个前途无量的参谋长,变成一个工厂的技术员,这落差有多大,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。 生活要继续,工作也得干。但有一件事,他一直没放下——寻找白雪。 他开始四处打听,给可能知道情况的老战友写信,托人去北京打听解放军总医院的消息。但几十年过去了,音讯全无。白雪这个名字,就像一颗投入大海的石子,再也找不到任何踪迹。 都过去这么久了,还找什么呢?其实,这已经不单单是为了爱情了。那段戛然而止的恋情,象征着他被改变的人生,那个充满希望的青春。 寻找白雪,或许也是在寻找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自己。 邱承光这个人虽然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,但骨子里的那股劲儿没丢。在无锡的工厂里,他没有自暴自弃,反而一头扎进了技术研究。当时国内的采煤机都比较笨重,不适合薄煤层作业。他利用自己在清华学的知识,硬是钻研设计出了一款针对薄煤层的新式采煤机,这在当时可是个了不起的成就,还获了奖。他解决得了复杂的技术难题,却解不开自己心中那个关于“白雪”的结。 聊到邱承光,就不能不提他那几个兄弟姐妹。他们的人生,也都因为父亲的变故而拐了弯。 大哥邱路光,也是军人出身,后来转业到北京商学院当老师,再后来下海经商,据说做得还不错。三弟邱光光,也是早早参军,转业后在北京的汽车公司工作,后来也下了海,为人很低调。四弟邱小光,同样是转业后在国企干到退休。还有个小妹妹邱小京,一直在军工厂工作,过着普通人的生活。 他们这一家人,从云端跌落,但没有一个趴在地上不起来的。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,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坐标,踏踏实实地过日子。这背后,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坚韧。 现在,邱承光已经是一位79岁的老人了。算下来,距离他和白雪失联,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。半个多世纪,足够让一个青年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,也足够让沧海变为桑田。 如今的我们,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。想找一个人,有无数种方法,社交媒体、大数据……只要有心,天涯海角似乎都不是距离。但我们很难体会,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,一份“下落不明”背后,是多么深的无奈和遗憾。 这么多年,邱承光老先生是否还在打听白雪的下落?或许,随着时间的流逝,寻找本身已经不再重要。重要的是,那段记忆,那个名叫“白雪”的姑娘,成了他心中一个永远的坐标,提醒着他曾经拥有过的青春和梦想。 这不单是一个人的爱情故事,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。 无数人的命运,都随着历史的洪流而起伏、改变。有些故事,有了圆满的结局;而更多的故事,就像邱承光和白雪这样,没有结局,只有一声叹息。 他父亲邱会作,晚年在西安度过,每月能领到生活费,生活还算安稳,2002年去世,享年89岁。他的母亲胡敏,活到了94岁,2015年才去世。老一辈的故事落幕了,但他们留给子女的,除了血脉,还有一段段复杂的人生经历。 邱承光的故事,之所以让人感慨,是因为它足够真实。它没有惊天动地的桥段,只有一个男人,用半生的时间,去怀念一段感情,去寻找一个答案。这个答案,或许他永远也找不到了。 如今,邱承光早已退休,在无锡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。 不知道在某个午后,当他回首往事时,会不会想起当年广州的阳光,和那个名叫白雪的、笑靥如花的姑娘。

0 阅读:456
司马槑谈过去

司马槑谈过去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