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微风]美防长向中国发出战争威胁,若开战惨烈程度,伤亡人员远超抗美援朝,外交部三个“不”,掷地有声。 七十多年前的抗美援朝在外人看来是场没有悬念的较量,一边是穿着单衣、拿着“万国牌”步枪的志愿军,背后是刚刚起步、家底不到200架飞机的空军,而另一边,是手持汤普森冲锋枪、头顶上千架战机、海上有庞大舰队的全球头号强国。 然而,战局的走向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,这支“钢少气多”的军队硬是凭着一股不退的意志,把对手逼回了谈判桌,胜利的代价是沉重的,超过11万名战士长眠他乡。 但这段历史也用最残酷的方式证明了一个道理:一个民族的底气不只来自钢铁,更来自那股不畏强权的决心,同时,它也让我们比谁都更懂和平的可贵。 时过境迁,今天的棋局已经彻底改变,如果战火重燃,那绝不会是地面部队的重复绞杀,而是一场覆盖陆、海、空的全领域对抗,战争的规则早已被改写。 中国的“东风快递”系列,特别是那些能在大气层边缘“打水漂”的高超音速武器,已经具备了挑战甚至撕开对方防空网的能力,天空中,歼-20这样的隐形战机也不再是遥远的传说,这就是“钢多”的底气。 更进一步看,无人机蜂群这类新战术会让战场变得像一个高度智能化的屠宰场,当然,美军在网络和电子战领域的传统优势同样是杀手锏,一次成功的网络攻击足以让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瞬间归零。 不过,与七十多年前不同的是两国手里都多了核武器,双方都握有能把对方从地图上抹去好几遍的核武库,这就带来一个现实:当常规战争的投入和风险高到一定程度,残酷的战争可以随时被发动。 一旦到了那一步,广岛和长崎的悲剧就不再是历史,而是可以在任何城市上演的现实,届时就没有赢家了,只有人类文明的共同葬礼。 在这种背景下,外交舞台上的谈判就显得格外惊心动魄,就在不久前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,美国国防部长便毫不掩饰地将中国定义为“真实且迫在眉睫”的威胁,甚至直言美方“正在准备战争”,这种陈旧的冷战腔调,无非是想在亚太地区拉起一个“新北约”,围堵中国。 面对这种挑衅,中国外交部的回应也异常清晰,总结起来就是三个“不”:“不吃霸权逻辑”,意思是别想靠拳头大让我听话;“不接受冷战思维”,别拉我进你们那种阵营对抗的老游戏;“不接受以竞争为名打压遏制”,竞争应该是赛跑,而不是把对手的腿打断。 这番话掷地有声,背后支撑的正是从“钢少气多”到“钢多气更足”的实力变化,以及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寸步不让的决心。 最终,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十字路口,俄乌冲突已经清楚地展示,战争的巨大成本最终会摊到每一个普通人头上,不管你是哪国人。 中美如果开战,灾难性的后果也将由两国民众乃至全世界共同承担,毕竟,美国的普通人也绝不希望自己的家园沦为战场。 真正的竞争本应在科技突破和文化交流的赛场上,而不是在武器的靶场里,面对气候变化、能源危机这些共同的敌人,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本应是战友,而不是对手。 中国的崛起,依靠的是几代人的智慧和汗水,目标是过上更好的日子,而不是去挑战谁、取代谁,我们用“犯我中华者,虽远必诛”的实力来保卫和平,但更希望用理性和沟通来开创未来。
[微风]美防长向中国发出战争威胁,若开战惨烈程度,伤亡人员远超抗美援朝,外交部三
阿秋手作
2025-08-15 15:27:13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