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拿大总理突然发飙!对华贸易大反转?2025年75.8%保证金背后真相曝光! 最近,加拿大总理卡尼一纸声明直接把中加贸易战推上热搜——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75.8%保证金,卡尼立刻跳脚发帖“否认倾销”,还喊话要“建设性沟通”。这波操作让全球吃瓜群众直呼:加拿大这是要和中国硬刚到底?但细看背后的数据和逻辑,事情可没那么简单!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中国商务部2025年8月12日的一纸公告。根据反倾销调查的初步结果,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被认定存在倾销行为,且对中国国内油菜籽产业造成实质损害。 自8月14日起,进口商需向中国海关缴纳相当于货值75.8%的保证金。这一措施并非孤立事件,早在2024年9月,中国就已对加拿大油菜籽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,而加拿大在2024年10月对中国电动汽车、钢铝产品加征关税的行为,成为这场贸易摩擦的导火索。 作为全球最大的油菜籽出口国,加拿大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超乎想象。2023年,加拿大对华油菜籽出口量达505万吨,占其总出口量的67%,贸易额超过34亿美元。 2024年,中国从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更占到总进口量的95.8%,加拿大几乎垄断了中国的油菜籽进口市场。这种深度绑定使得中国的保证金措施犹如一记重锤,直接冲击加拿大农业经济。 数据显示,加拿大油菜籽产业支撑着全国20多万个就业岗位,年产值超过430亿加元,一旦失去中国市场,不仅农民收入锐减,整个产业链都将面临崩盘风险。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,卡尼的反应显得颇为矛盾。一方面,他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否认倾销,强调加拿大油菜籽的质量和合规性;另一方面,又释放出寻求对话的信号,承诺为受影响的种植户制定支持方案。 这种“边打边谈”的策略,背后是加拿大国内政治压力与经济现实的角力。从政治层面看,加拿大近年来在对华政策上紧跟美国步伐,2024年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%关税、对钢铝产品加征25%关税的决定,正是其“价值观外交”的体现。 但这种政策的代价是惨痛的:中国随即对加拿大菜籽油、油渣饼、豌豆等农产品加征100%关税,导致加拿大农业出口额大幅缩水。据加拿大媒体报道,仅2025年上半年,加拿大对华农产品出口额就同比下降了28%,农民收入减少超过12亿加元。 然而,中国采取的贸易措施并非单纯的报复,而是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和事实支撑。根据商务部的调查,加拿大油菜籽行业存在大量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,导致其产能严重过剩,出口价格长期低于国内市场水平。 以2024年为例,加拿大油菜籽的出口价格较生产成本低15%,较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低22%,这种不公平竞争直接挤压了中国农民的生存空间。 更值得关注的是,加拿大在采取对华关税措施时,并未按照国际贸易规则进行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,而是直接照搬美国政策,这种“一刀切”的做法严重违反了WTO的非歧视原则。 在这场博弈中,中国并非没有替代选项。近年来,中国正加速推进油菜籽进口来源多元化。2025年1-6月,来自俄罗斯、蒙古的油菜籽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300%和100%,澳大利亚也通过试运协议恢复了对华出口。 与此同时,中国国内油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,2025年预计自给率将提升至45%,进一步降低对加拿大的依赖。这种结构性调整让加拿大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——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争端,其在全球油菜籽市场的份额可能被其他国家蚕食。 加拿大国内对此已有清醒认识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渡轮公司从中国采购船舶的事件,就暴露了加拿大在对华政策上的矛盾心态:一方面高喊“支持本土产业”,另一方面却因国内产能不足不得不依赖中国供应。 这种政策混乱在油菜籽问题上同样存在:卡尼政府一边试图通过加征关税向美国表忠心,另一边却不得不面对农业州选民的强烈不满。据加拿大《国会山时报》报道,多个农业省份的议员已联名要求政府采取行动,避免因政治立场损害经济利益。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,加拿大试图在中美博弈中“骑墙”的策略正在失效。2024年,加拿大跟随美国对中国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后,中国立即对加拿大猪肉、水产品等实施反制,导致加拿大相关行业损失惨重。 而此次油菜籽争端,更是让加拿大农业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“牺牲品”。正如加拿大媒体所指出的,当美国要求加拿大在贸易政策上“高度一致”时,真正受损的是加拿大农民的利益。 从全球产业链的视角看,这场贸易摩擦折射出后疫情时代供应链重构的复杂性。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的依赖,本质上是全球化分工的产物,但加拿大将贸易问题政治化的做法,正在打破这种平衡。 2025年1-6月,中国从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数量同比下降40%,而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量则显著上升,这种趋势若持续下去,加拿大可能永久性失去中国这个最大的出口市场。
连装都不带装一下了。就在刚刚,美国财长正式宣布了!8月14日,美国财政部长贝
【7评论】【38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