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refly萤火虫智驾新体验 firefly萤火虫 最近,源自蔚来的firefly萤火虫,发布了aster紫菀智能系统,并开启了上市以来的首个大版本更新。试驾体验之后的第一感触:小车终于也有高智能了!
[话筒]“aster紫菀”到底是什么?
熟悉蔚来的人可能知道,蔚来的智能系统以“树”命名,乐道的是“果”,而萤火虫则是“花”,这也说明“蔚乐萤”三品牌的智能,都源自于蔚来公司的技术土壤。
但是对于萤火虫来说,aster紫菀不仅是一个车机系统,而是一整套整车智能化系统。
因为一般车机系统只覆盖座舱域(车机、娱乐、多媒体),和动力、智驾等核心域是分离的:
• 底层 OS 由供应商提供,车企定制空间有限,升级依赖供应链。
• 车机只是一个独立“功能岛”,和整车深度协同不足。
而整车智能化系统将动力、车控、智驾、座舱、通讯等6大域集成到中央平台,带来1ms延迟、10Gbps带宽的高速稳定通信。
不仅如此,只拥有一个“大脑” ,意味着跨域指令无需多控制器排队中转,可以一次完成多个复杂动作,简单来说就是跨区域的复杂指令,在萤火虫这套新系统里可以一步到位,看看这几个例子,会更清楚:
• 全链路智能影像视窗(电子后视镜/窄道辅助/转向影像):要同时调用车身摄像头(车身域)、转向灯状态(车控域)、智驾传感器(智驾域)、中控屏显示(座舱域);
• 氛围灯与风量/空调控制的联动反馈:涉及座舱控制域、车控域、用户交互UI跨域实时同步。
• 音乐律动灯光+专辑拾专辑拾:需要音频信号(座舱域)+灯光控制(车控域)的毫秒级同步。
• 自定义语音唤醒词(lumo与车控、座舱联动):lumo需要跨域触发控制(开空调、调座椅、开车窗等),没有全域语音指令解析和权限调度无法实现。
• 紧急接管场景语音播报:当事故触发时,操作系统事件调度、座舱语音播报、甚至自动拨打SOS,必须实时同步。
以前可能要感知系统、动力系统、灯光一个个排队执行,现在一次性完成,没有那种“等半拍”的迟钝。
当然,可能还是有人会质疑:蔚来已有智能化平台了,萤火虫为何还要单独搞一套?
答案很简单:小车的差异化需求,决定独立研发才是最优解。
萤火虫虽是小型车,但在架构设计上考虑了散热、功耗与空间的最优配比。直接套用蔚来大车的硬件架构,会导致成本、能耗和冷却冗余问题,既浪费又不匹配用户场景。
此外,小车用户需求变化快,独立OTA节奏能绕开全系统的测试周期,减少功能上线延迟,实现软件的敏捷迭代。
而且,aster紫菀的发布,对整个行业也非常有价值:它打破了“小车低智”的行业通病,让小车也能拥有越级智能。
在大家的固有印象中,小车虽灵活省心,但智能化体验常打折扣:车机反应慢、智驾功能简单、座舱氛围普通。而萤火虫用 aster 紫菀彻底改写这种印象——
试驾中,感知、动力、灯光等跨域动作丝滑顺畅;氛围灯可显示能耗环,换挡有提示音,地图高清流畅,UI设计年轻化。
而这一切的背后,是蔚来十年的技术积累,是CCC中央计算平台 + SkyOS·天枢全域操作系统的技术底座,以及高通8155满性能芯片的硬件加持,最终才让“小车”也能有旗舰级的智能质感。
由于是“全域操作系统”,aster 紫菀的整车OTA,除了座舱功能更新,还能跨域优化底盘控制策略、能量管理算法等核心性能,在生命周期内持续保持技术竞争力。
总结一下:智能车体验的上限,更多取决于电子电气架构的先进性,而不是车身尺寸。就像aster紫菀的发布,让我们看到了小车也有高智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