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泊尔“一妻多夫”该如何生活?妻子苦不堪言:晚上和兄弟在一起,一点都不幸福。 主要信源:(央视网——五兄弟共“侍”一妻 “男后宫”实行轮班制) 尼泊尔的部分地区,特别是多波尔和药拉明一带,至今还保留着一妻多夫的婚姻形式。 在这里,多数家庭里都是一个妻子配上好几个丈夫。 这些共同拥有一个妻子的男人们通常是亲兄弟。 这种做法能维持下去,和地方上经济落后有很大关系。 家里兄弟多,个个都要娶媳妇可是笔大开销,干脆几个人合娶一个,省下来的彩礼和养家成本就不是小数目了。 外人听起来,好几个丈夫轮流伺候一个妻子,妻子该被宠上天了。 现实却是另一个样子。 在这里,妻子的生活像牛马一样辛苦。 她没有任何挑选丈夫的权利,父母早早把她定给谁家就是谁家。 这家人有多少个兄弟等着她,她就得承受多少。 哪怕她心里喜欢另一个小伙子也没用,婚姻大事半点不由她做主。 嫁进门后,她得承担所有的家务。 照料好几个丈夫的起居,伺候老人,抚育孩子,操持田里的农活。 家里大小事务都压在她身上。 这些丈夫是亲兄弟也好,彼此之间也有攀比和小心思。 妻子必须时刻留心,努力把一碗水端平,对每个丈夫的态度都得均衡周到,不然兄弟间闹矛盾,她就是那个遭殃的人。 她得小心翼翼维持家里的和气,这份精神压力没完没了,几乎能把人拖垮。 家里几个丈夫不是全在家的。 为了减少摩擦,兄弟们有一套不成文的规矩。 大哥通常是主事人,也拥有最高的丈夫地位。 平日里,留一个丈夫在家,其他的出外打工挣钱。 钱挣得有限,温饱问题都不容易解决。 好东西要先紧着丈夫和孩子吃,妻子的身体亏欠得厉害,经常累死累活。 除了日常的劳碌,妻子还得满足几个丈夫的生理需求。 这种生活,再碰上卫生条件糟糕,妻子容易患上妇科病。 一个兄弟不规矩生了病,整个家的女人都可能遭殃。 尼泊尔官方报告显示,类似地区的女性健康指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 更让人难过的是童婚现象。 一些极度贫困的家庭,为了筹措儿子娶媳妇的钱,会选择把家里还小的女儿提前卖掉出嫁。 十几岁,甚至十岁不到的小姑娘,就这样被推进陌生的家庭,面对几个年龄差距极大的丈夫。 更荒唐的是,尼泊尔有的地方甚至推崇娶年龄越小越好的女孩,认为这是荣耀。 尼泊尔女性的一生要经历三次婚姻。 第一次在女孩八九岁时,父母会为她挑选一颗贝尔树上最好的果子,把这颗果子当作“永恒婚姻”的象征嫁给她。 这果子会长期放在女孩的枕头下面。 世界银行的性别调研报告中提到过这类传统婚姻仪式的遗存。 第二次婚姻是“太阳婚”,发生在女孩十三岁时。 她会被单独关在一间完全漆黑的屋子里整整十二天,期间只能接触送饭的父母。 第十二天清晨,才能出来迎接阳光。 这十二天的黑暗禁闭,对小小年纪的女孩心理是极大的折磨。 直到第三次婚姻,才是真正嫁给多个兄弟组成的夫家。 嫁过去前,婆家年长的女性会对新媳妇进行“训诫”,核心就是教导她要把照顾全家老小当成人生的唯一责任,没有自我。 尼泊尔的一些古老法典中还曾记载“邪恶就是女人的本质”这样的条款。 这种观念的长期熏染,让许多当地女性自小就认命,觉得早早嫁入兄弟众多的家庭吃苦受累是天经地义,是自己“洗脱罪恶”甚至获得尊重的途径。 联合国妇女署的相关研究报告曾指出,类似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是性别平等难以推进的重大阻碍。 许多女孩子刚刚小学毕业,才十二三岁,就被决定了终身。 她们懵懵懂懂地踏入陌生的大家庭,没有想过反抗,甚至觉得这就是女人的“责任”和“成人的标志”。 在信息闭塞的村庄里,她们几乎接触不到外界关于平等和自由的观念。 尼泊尔政府近年来在法规上努力消除歧视性婚姻模式,但改变这种世代沿袭的文化和生活模式,注定是个漫长艰难的过程。 当地女性真正意义上能摆脱这种负担沉重的生活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 对此您怎么看呢?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“关注”,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,感谢您的强烈支持!
快报!!就在刚刚8月14日,尼泊尔总理卡·普·夏尔马·奥利计划8月3
【3评论】【25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