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梁皇帝朱温到大臣张全义家作客,见其妻女美貌,竟强行招她们侍寝。张全义儿子气不过,想拔刀去杀掉朱温,张全义叹气说:“他对我们家有大恩,由他去吧。” 张全义的命,是朱温救的,唐末乱局,黄河流域烽烟不断。 河阳一带被围困,局势眼看要崩。张全义守着城,粮少兵疲,援军迟迟不至。 就在最危急的时候,朱温率军赶来,击退了围攻的敌军。那一仗救了河阳,也救了张全义的家。 从那以后,张全义在政治上依附朱温,表面上臣服,实际上是保全自己。朱温称帝建立后梁,张全义获封高位,权势稳固。 两人表面交情很深,互称兄弟,往来频繁。朱温征战四方,偶尔会到张全义驻地休整。 乾化二年夏天,朱温南征北战后途经洛阳,顺道到张全义的夏宫歇脚。 按礼节,主人设宴款待,地方长官、家族成员都来迎候。这场接待规格很高,厨下忙到深夜,院内灯火通明。 席间酒过数巡,朱温的目光不在酒菜上,而是在张全义家中的女人。 张全义的妻子、女儿在场奉酒,衣着端庄,神情恭敬。 朱温见了,露出炽热的眼神,毫不避讳众人,当场下令要她们侍寝。 整个厅堂一时间像被压住了声。宾客低头,谁也不敢发声。 张全义的儿子张继祚脸色涨红,手握刀柄。身为将门子弟,他受的教育是守家护亲,这种场景是奇耻大辱。他几次想拔刀冲上去。 张全义坐在上席,心里清楚这一刀下去会引来灭顶之灾。 朱温不是普通人,他是皇帝,是有恩于自己全家的皇帝。 报恩与守家,在这一刻撞在一起。他看了眼儿子,叹了口气,制止了那股杀意。 夜里,朱温把人带走了。整个府邸的氛围冰冷而沉重。张继祚在院中徘徊,手中刀仍未松开。家仆不敢多言,只远远看着。 次日,朱温若无其事地离开。留在张府的,是压抑的气息和被践踏的尊严。 张全义没提昨夜之事,只安排人收拾宴席。对外,他保持沉默,仿佛什么也没发生。 这种沉默是生存的方式。张全义明白,反抗意味着全族的灭亡。 朝廷的权力格局由刀剑决定,不由礼法支撑。朱温一手打下的天下,不会容忍任何质疑。 此事在军中私下传开,引起议论。 有人佩服张继祚的血性,也有人说他冲动。更多人理解张全义的忍耐——这不是懦弱,而是活命的本事。 张全义和朱温的关系在此后并未公开破裂。 表面上,封赏依旧,往来如常。暗地里,这次事件却成为张全义心头的阴影。 恩情与耻辱并存,感激与怨恨交织,这在乱世并不罕见。 多年后,朱温在权力斗争中被亲子所杀。那些曾受过压迫的人,有的幸灾乐祸,有的保持沉默。 张全义并没有趁机翻旧账,他深知,政治的水太深,旧事翻起,只会再次卷入漩涡。 这桩宫廷之外的丑事,没有写进正史的核心篇章,却在野史、地方志和人物传记里反复出现。 它揭示了权力和人性的对抗,在那个时代,哪怕是高官显爵,也无法保护自己的家免受皇权的触碰。 参考资料: 《旧五代史·卷七十四·张全义传》,中华书局点校本
后梁皇帝朱温到大臣张全义家作客,见其妻女美貌,竟强行招她们侍寝。张全义儿子气不过
新儿君
2025-08-16 23:52:16
0
阅读: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