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丰时,有一个卖馒头的小贩叫王库,居然偷偷在紫禁城里摆了2年摊,他卖的馒头很受欢

古往奇趣角 2025-08-17 02:32:15

咸丰时,有一个卖馒头的小贩叫王库,居然偷偷在紫禁城里摆了2年摊,他卖的馒头很受欢迎,就连皇后也是他的顾客之一。他摆摊的地方,离皇上睡觉的养心殿不到200米。 王库出生在北京城外的宛平县,那地方民风淳朴,街坊邻居多是靠手艺吃饭的普通人。他家境一般,从小跟着父母学做面点,十二岁就自己上手,早出晚归挑担子卖馒头。起初他租了间小门脸房当铺子,位置偏僻,生意冷清,勉强糊口。后来他改成流动贩卖,走街串巷吆喝,馒头做得实诚,用料足,口感好,慢慢攒了些回头客。咸丰元年九月的一天,他在金鱼胡同附近摆摊收工时,捡到一块腰牌。那腰牌是宫中通行证,原本属于銮仪卫校尉袁士栋,因为醉酒丢了,没上报,私下仿制了块新的。王库没交还衙门,而是揣起来,寻思着或许能派上用场。 就这样,王库开始留意紫禁城周边的情况。他知道皇宫守卫严密,但腰牌在手,让他有了胆子。第二天他试着靠近宫门,顺利通过侧门,进了隆宗门内。那地方离养心殿不远,周围宫墙高筑,早晨人来人往。他选了个角落摆摊,馒头热腾腾的,很快就吸引了宫里人。太监和宫女起早贪黑侍候主子,常顾不上吃饭,看到摊子还以为是内务府安排的,便过来买。买的人越来越多,王库的生意火了。 王库每天清晨带馒头进宫,在隆宗门外固定位置卖。宫里人买得爽快,给钱大方,因为他们以为这是宫中福利。馒头品质好,渐渐传开,大臣上早朝时也买几个垫饥。皇后通过侍女买到,觉得不错,就成了顾客。她以为这是皇帝体恤后宫的举措。两年下来,王库进出自如,没人盘查。他甚至帮御膳房厨师打下手,认识了不少人。生意越做越大,他还深入到神武门附近,卖给更多宫女太监。宫中规矩虽严,但大家忙于差事,没深究他的来路。 皇后吃着馒头,觉得该谢皇帝一番,便去养心殿表达感激。咸丰帝一听莫名其妙,从没下过这种令。他立刻命内务府调查,官员走访宫人,很快锁定王库。咸丰三年三月二十三日,王库如常进宫卖馒头,被侍卫当场抓住。审讯中,他交代捡腰牌的事,只为做生意,没其他打算。调查查出腰牌原主袁士栋隐瞒丢失,私刻新牌。皇帝震怒,觉得宫禁松弛,下旨严办。袁士栋被革职,守门侍卫受罚。妃嫔和大臣求情,说王库没造成损害,只是小贩。按大清律,擅入宫禁杖一百,皇帝从轻,只赶出宫,没判死罪。 出宫后,王库用两年积蓄在北京买地置房,娶妻生子,继续卖馒头。生意更旺,因为宫中经历传开,很多人慕名而来。他没再涉足宫禁,日子过得平稳。这事儿记在清史材料里,反映了咸丰朝宫廷管理的漏洞。那时候清朝内忧外患,皇帝忙于太平天国起义和列强入侵,宫内小事顾不上严抓。王库的经历听着接地气,其实透着时代乱象:一个普通人靠运气混进皇宫两年,赚了钱还全身而退,说明皇权衰落,守卫松懈。

0 阅读:62

猜你喜欢

古往奇趣角

古往奇趣角

奇趣视角,发现历史乐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