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是没能撑下去,今年实体店真的好难啊,老爸老妈开的五金店,开了二十几年了,今年的生意是最差的! 上周回家帮着清货,推开那扇掉漆的玻璃门,铁锈味混着机油味扑面而来。货架上的扳手、螺丝、水管配件落着层薄灰,阳光从布满划痕的玻璃窗照进来,在地板上投下歪斜的光斑。老妈蹲在地上整理货箱,花白的头发垂下来遮住脸,我走过去才发现她在偷偷抹眼泪。 这家店是我记事起就有的存在。九十年代末的老街,老爸踩着三轮车进货,老妈守着柜台记账,街坊邻居换个灯泡、修个水龙头都来这儿。最忙的时候是春天装修旺季,店里挤满了扛着梯子、拿着卷尺的工人,老爸嗓门洪亮地报着价,老妈在计算器上噼啪乱按,连午饭都得端着碗站在柜台后吃。那时候的铁皮钱箱总装得满满当当,晚上关店后,爸妈会坐在灯下数零钱,硬币碰撞的声音能传满整个小院。 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?大概是五年前,街对面开了家连锁五金超市,亮堂的灯光,统一包装的商品,扫码支付的快捷,渐渐把老主顾分流了去。老爸不服气,花了半个月工资给店里装了监控,又让我教他用微信收款。他总说"咱的东西实在,老主顾认",可每次看到他站在店门口,望着对面超市进进出出的人流发呆,我就知道他心里发慌。 今年开春后,生意更是断崖式下跌。有时候一整天都开不了张,老妈坐在柜台后织毛衣,织着织着就叹气。有次我视频通话,看见老爸在给货架上的商品贴降价标签,老花镜滑到鼻尖上也没察觉。"以前进价三块的水管卡子,现在两块五就卖,"他对着镜头苦笑,"总比压在手里强。" 最让人心疼的是他们的坚持。上个月暴雨冲坏了店门口的台阶,老爸不肯请人修,自己拌水泥、搬砖块,结果闪了腰。躺在床上还惦记着店里的事,让老妈把进货单念给他听。我回家看他时,他正举着手机学网购,手指在屏幕上戳半天,半天没找到搜索框。"现在年轻人都在网上买这些,"他叹着气放下手机,"咱这老骨头跟不上趟了。" 清货那天来了不少老街坊。王大爷抱着个旧台灯来换灯泡,看到店里空荡荡的货架,突然红了眼眶:"以后换个水龙头,找谁去啊?"开餐馆的李叔买走最后一箱螺丝,非要多给五十块钱,说"照顾了这么多年生意,这点心意得收着"。老爸站在一旁,平时洪亮的嗓门变得哽咽,一个劲儿地说"谢谢"。 傍晚收拾老爸的工具箱时,翻出个磨得发亮的铁皮盒,里面装着二十多年来的营业执照、纳税证明,还有我小时候在店里画的画。最底下压着张泛黄的照片,三十多岁的老爸老妈站在刚开业的店门口,笑得一脸灿烂,那时的招牌还是崭新的红底黄字。老妈走过来,摸着照片上的自己轻声说:"那时候总想着,等攒够了钱就把店翻新,没想到啊......" 关店门的时候,老爸最后看了眼"诚信五金"的招牌,伸手摸了摸掉漆的边缘。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落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。我知道,这家店不仅是营生,更是他们大半生的心血,是老街的一段记忆。现在它要谢幕了,难免伤感,但生活总要往前看。 或许就像老爸说的,时代变了,有些东西留不住。但那些年在店里学会的实在、诚信、吃苦耐劳,早已经刻进了骨子里。这才是比店铺更珍贵的财富,无论走到哪,都能让日子过得踏实安稳。
要开会了,据说群里的人都哭了,早知今日何必当初!柴桑大姐直播关于六子的会大姐在
【2评论】【1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