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提议在全国范围内拆除毛主席塑像,是谁提议的,名字可以公开吗?谁敢拆除毛主席塑

蕊蕊聊过去 2025-08-17 14:21:27

有人提议在全国范围内拆除毛主席塑像,是谁提议的,名字可以公开吗?谁敢拆除毛主席塑像,谁就是人民的敌人。 改革开放初期,一道中央指示如石破天惊,牵动全国对毛主席塑像的去留:谁在背后提议全国拆除?姓名真能曝光吗? 改革开放起步那时候,中央为加强党的集体领导,强调少宣传个人。这源于党的优良作风,避免过度突出个人,把精力放到社会主义建设上。1980年7月30日,中共中央下发《关于坚持“少宣传个人”的几个问题的指示》,明确公共场所毛主席像、语录和诗词过去挂得太多,以后逐步减少到必要程度。其他领导人的像和题词也按这原则办。这反映党在拨乱反正后的务实态度,平衡历史缅怀与现实发展。有些地方据此行动,比如清华大学在1987年处理了校园旧像,但注重群众意见,避免一刀切。中央后来补充,对钢筋水泥或石膏塑像可不拆,只针对木制泥塑。这体现党对人民感情的重视,保护韶山、延安这些地方的纪念物。类似背景下,毛主席纪念堂北大厅坐像在1977年建时,也遇过局部意见分歧,因为它涉及全国对毛主席的敬重。整个执行过程,坚持民主集中制,按程序来,确保历史东西稳妥。 纪念堂北大厅主雕塑成大事,雕塑组决定向全国征集方案,让老百姓参与。设计稿从各地寄来,从四川山区到广东渔村。评选时,党史专家、工人、农民、学生、老同志围着图纸讨论,有人要威严,有人要亲切。最后选了腿交叉的坐姿方案,不同于传统双腿并拢的庄重像,而是像毛主席在家看报的样子。一位老工人说,这样子看着就想走过去聊聊。这话打动大家,觉得伟人形象该接地气。 方案定下,八十多位雕塑家赶到北京,放下其他事,24小时轮班干。1977年8月10日,汉白玉坐像提前完工,七吨重,安装时天气闷热,但没人喊苦。完工后,有专家觉得坐姿不够严肃,建议换成双腿平放的。雕塑组负责人说,这像凝结全国人民心血,谁动我头一个不答应。这不光是艺术,还关乎情感尊重。 为化解分歧,在坐像四周摆鲜花,白百合、黄菊花、红康乃馨围成圈,花香让大厅既亲切又庄穆。从此,花卉成固定布置,重要日子换新鲜的,保持生机。 这事说明,处理历史纪念要听群众声音,用创新维护党的传统。多年来,韶山等地塑像吸引游客,中央规定清楚,该护的护,按程序办,避免盲目。网友说,历史功绩在课本里,拆像抹不掉事实,与其争,不如护好。 改革开放后,各地塑像处理有起伏,但党始终把人民感情放首位。像1980年指示,不是针对所有拆除,而是减少不必要的,避免政治不庄重。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等校拆了部分,但韶山、延安这些革命圣地保留完好,每年游客上百万,老百姓用脚投票,说明心里有秤。纪念堂坐像那争议,也没具体名字曝光,可能是内部讨论,体现集体决策。党强调,毛主席是开国领袖,他的像承载历史记忆,不是谁想动就动。国外拆丘吉尔、哥伦布像闹腾,结果历史功过还在,毛主席的贡献,教科书写得清清楚楚。 现在,有些地方维护塑像用新技术,像敷面膜一样保持新样。关键是按中央精神,该保留的留,该优化的优。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情,拆像动摇不了。谁敢随意拆,就是不顾百姓心声。

0 阅读:223

猜你喜欢

蕊蕊聊过去

蕊蕊聊过去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