泽连斯基在此时提出“当年不该放弃克里米亚”,确实透露了几个深层的政治意图。首先,这句话明显是在为自己与前任领导人之间的差距做区分。通过强调自己并非当时的总统,他实际上是在为克里米亚的失守撇清责任,同时也在为未来可能的领土让步找借口。假如最终未能收回克里米亚或甚至不得不承认其归俄罗斯,他可以借此表明“这一切都不是我造成的”,从而减轻自己承担的压力。 另外,泽连斯基的强硬态度也体现了乌克兰在领土问题上的立场:绝不允许做出任何让步。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,克里米亚问题就成为了乌克兰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之一。对泽连斯基而言,克里米亚的失落是无法忍受的创伤,尤其是在他“反俄”政治路线的背景下,放弃克里米亚几乎意味着政治自杀。 他的这番话,也明确表露了乌克兰在谈判中的立场——不会在领土问题上做任何妥协,这将成为未来任何和平谈判中的一大障碍。因为俄罗斯显然不会接受乌克兰对克里米亚的主权主张,而西方,尤其是美国的立场,虽支援乌克兰,但也明白没有领土让步就难以实现持久和平。 从战略层面来说,泽连斯基通过坚持克里米亚问题的强硬立场,一方面是在巩固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,另一方面,也是在为可能的妥协预先设定框架,防止未来在外交谈判中被视为“卖国”。然而,这样的做法也让他陷入两难:既要坚持民族主义的高压线,又要应对来自西方、俄罗斯以及国内民众的各种压力。如果未来局势变化,他能否在保持政治生存的同时,适时做出现实调整,值得关注。
泽连斯基在此时提出“当年不该放弃克里米亚”,确实透露了几个深层的政治意图。首先,
晓萱说国际
2025-08-19 10:10:34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