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防长曾公开表示,要是中美打起来,就算美国派10艘航母上场,20分钟后就会全部完蛋。 2024年,美国国防部长皮特·赫格塞斯一句石破天惊的论断让全球军事观察家竖起了耳朵,他声称,要是中美打起来,就算美国派10艘航母上场,20分钟后就会全部完蛋。 此言一出,舆论哗然,这究竟是五角大楼内部推演得出的残酷结论,还是精心策划的战略恐吓? 美国海军的11艘核动力航母,曾是无可争议的全球海洋霸权的图腾。它们庞大的身躯搭载近百架战机,由驱逐舰、潜艇层层拱卫,组成令人生畏的浮动机场。 还有其引以为傲的宙斯盾防空系统,代表着世界顶尖的防御科技。然而,赫格塞斯敢于撕开这层神话外衣,其核心依据正是中国日益成熟的高超音速打击能力。 东风-17、东风-21D、东风-26等一系列导弹,被外界冠以航母杀手之名。它们速度惊人,以超过5马赫乃至10马赫的极速冲刺,从中国大陆发射,仅需数分钟至十几分钟便能覆盖广阔西太平洋,更令传统防御系统绝望的是其鬼魅般的机动能力。 想象一下,一个能以每秒掠过3.4个足球场速度冲刺的物体,还能在空中随意变轨。美国现役的SM-3、SM-6等拦截弹面对这种速度与轨迹的双重压制,反应时间捉襟见肘。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坦承,现有防御体系在高超音速武器面前形同虚设,航母生存率在相关海域将大幅降低。 赫格塞斯描绘的20分钟全灭10艘航母场景,技术上并非完全的天方夜谭,其核心逻辑在于饱和攻击。 五角大楼的兵棋推演反复显示,中国有能力短时间内齐射大量导弹。航母编队或许能拦截数枚,但在如潮水般同时袭来的打击下,防御体系终将被洞穿,兰德公司的模拟甚至给出过80%以上的命中率评估。 然而,现实战争远比推演复杂。要知道,美军航母并非静止的靶子,其强大的多层防御和机动规避能力不容忽视。 并且,将10艘航母同时集中于西太高危区域本身就极不现实,美军全球部署需求、维护周期等因素限制了可投入的兵力,印太常态部署通常只有2-3艘。 再者,实战中的干扰、欺骗、软杀伤手段以及美军的反击能力,都是推演模型难以完全模拟的变量。 因此,赫格塞斯这个具体到20分钟的论断,其政治警示意义远大于实战手册价值,它更像是对国会和公众的一声惊雷,意图唤醒对中国威胁的紧迫感。 值得注意的是,南海局势同样剑拔弩张。中国在岛礁上构筑的海上堡垒部署了雷达与导弹,美国则以航行自由为名频繁抵近侦察。 2023年双方军舰险酿碰撞的事件,暴露了擦枪走火的真实风险。对中国而言,南海是主场作战,享有地利与后勤便利,这无疑放大了其反介入/区域拒止战略的效果。 高超音速领域的技术代差,是美国焦虑的深层根源。中国东风-17等型号已实战部署,而美国AGM-183A等项目近年却接连受挫。 讽刺的是,这些武器依赖的关键稀土材料,80%需从中国进口。军事专家一针见血:当中国用我们供应的稀土造出我们无法企及的导弹时,所谓技术优势已成笑谈。 更令美国夜不能寐的是中国装备的迭代速度,当美媒还在分析东风-100超音速巡航导弹如何威胁关岛乃至阿拉斯加时,中国专家却透露该型号早已停产,被更先进的反舰弹道导弹体系取代。 这种装备即落后的研发节奏,让美国疲于追赶,甚至开始将部分兵力后撤至更远的第三岛链。 所以说,赫格塞斯这番骇人言论,实则是精心算计的一石多鸟,既能索要军费,又能拉拢盟友,更能国内动员。 毕竟通过夸大中国威胁,迫使日、澳、印等印太盟友更紧密地绑上美国战车,巩固围堵中国的同盟网络。在政治分裂的美国,塑造一个强大的外部敌人,也是凝聚共识、转移矛盾的经典策略。 对此,中方反应冷静而犀利,外交部直指美国受迫害妄想症,强调中国和平发展的初心,国防建设则继续沿着实用优先的路线坚定前行,发展最合适的矛去攻破最关键的盾,这种基于实战需求的技术路径,本身即是最有力的威慑。 赫格塞斯20分钟的惊悚预言,其真实价值不在于预测战争,而在于揭示了冷酷的地缘现实,随着东风快递等规则改变者武器的成熟,美国航母不可战胜的神话已被彻底打破,中美在西太的军事天平正悄然倾斜。 赫格塞斯的警告,无论其动机如何,若能促使双方在悬崖边缘重拾对话与克制,或许才是这惊世之言留给历史最深刻的回响。 参考资料: 中国“试射高超音速导弹”?谁在颤抖?——环球网2021-10-26
印媒:中国海军正在建造“最大的”航空母舰 一艘排水量超11万吨的巨型航母悄然
【1评论】【4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