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9年10月,何应钦来到重庆沙坪坝,主持部队校阅仪式。突然,他走到一名士兵面前,“把你的枪给我看下!”军政部长何应钦拿过枪,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眼睛 何应钦1890年4月2日出生在贵州兴义,家里条件一般,没啥背景。小时候念书还行,后来考进贵州讲武堂,算是迈进军旅生涯第一步。之后,他跑去日本留学,进了陆军士官学校,跟蒋介石成了同学兼好友。这段经历对他影响挺大,回国后他就一头扎进革命事业。 1916年,他学成归国,先在贵州干了几年,先后当过讲武学校校长、黔军参谋长。1924年,孙中山邀请他去广州,他跑去黄埔军校当总教官,帮着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。北伐战争时,他带兵打仗,立了不少功,慢慢成了蒋介石的左膀右臂。1930年,他当上国民政府军政部长,手握军权,1935年还拿了个陆军一级上将军衔,在军界地位杠杠的。 不过,他这人也不是没争议。1933年,他签了《塘沽协定》,1935年又搞了个《何梅协定》,这两件事被很多人骂成是对日本妥协,名声多少有点受损。但话说回来,他在军事管理上确实有两把刷子,尤其重视纪律和效率,想把军队整得更能打。 1939年,抗日战争打得正激烈,国民政府把首都迁到重庆,沙坪坝这边驻了不少部队。那年10月,何应钦以军政部长的身份,亲自来沙坪坝校场主持部队校阅。这次校阅不简单,当时日本飞机三天两头轰炸重庆,军队士气和装备状态都得顶住压力。 何应钦那天穿着军服,腰板挺直,走在队列前检查士兵。他特别在意装备维护,毕竟枪不好使,打仗就得吃亏。他走到一个年轻士兵跟前,伸手拿过步枪,翻来覆去地检查枪身和枪栓。就在大家都以为这只是普通检查时,他突然把枪口转向自己,贴近脸,盯着枪管看。 这一下可把周围人吓得不轻。枪口对着自己眼睛,这胆子也太大了吧?虽然枪里没子弹,但万一有点啥差错,后果谁敢想?可何应钦一脸淡定,检查完后还点了点头,夸了句枪擦得不错,才把枪还回去,继续往前走。 这事很快就传开了,有人说他这是摆谱,有人觉得他是真硬核。其实,他这么干不是为了耍酷,而是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告诉大家:军队纪律和装备维护一点马虎不得。抗战时期,资源紧缺,一把枪都得当宝贝用,他就是要让士兵明白这- 引言 1939年10月,重庆沙坪坝校场上,军政部长何应钦在校阅部队时,突然拿枪对准自己眼睛,惊呆众人。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?是胆大还是疯狂?让我们一探究竟。 这次校阅之后,何应钦没闲着。1941年,他参与了皖南事变的决策,这事让国共关系更僵,背了不少骂名。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,他在南京主持了日本投降仪式,代表中国接了日军的降书,算是风光了一把。 可好景不长,国共内战一打起来,他的日子就不好过了。1948年,他当上国防部长,1949年初又干了几个月行政院长,结果战局崩盘,他只能辞职。1949年8月,他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,之后就没什么实权了,弄了个“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”主任委员的闲职。1987年10月21日,他在台北去世,活了97岁。 何应钦这辈子挺矛盾的。军事管理上,他有真本事,把军队操练得有模有样;可政治决策上,他也干了不少让人诟病的事。1939年沙坪坝校阅那次枪口对眼睛的举动,算是他生涯里一个特别的亮点,既显了他的魄力,也让人觉得他有点偏执。
此人军衔不好评,元帅、大将都可能,他说:苏联同职务是元帅“1955年3月15日
【4评论】【21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