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鹰派、军事专家戴旭被特朗普点名了,这可太牛了!戴旭是国防大学教授,对中美战略对局有着深刻见解。2018年9月28日,他在释心堂国防教育大讲堂带来《解析特朗普时代中美战略对局》讲座,现场座无虚席。 大家怎么看,一起评论区唠唠! 在国际政坛上,能让老特专门“点名”的中国学者并不多,但国防大学教授戴旭遇到了。这事儿说来有趣,特朗普不仅在社交媒体上提到他,还专门引用过他的观点。 这位来自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的教授,可不是靠标新立异博出位,2018年9月,他在释心堂国防教育大讲堂的演讲,让整个会场挤得水泄不通。 当时人们蜂拥而至,就为听他解析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。 那会儿特朗普刚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不到半年,很多人还在猜测这不过是商人总统的谈判手段,但戴旭一语道破天机:“这根本不是贸易战,而是国运之争。”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,贸易战只是序幕,美国真正的目标是全方位遏制中国崛起。 按他的说法,接下来会有三记重拳:科技封锁、军事围堵和舆论打压。 这判断当时听着像天方夜谭,但现实开始按他说的剧本上演,2019年,美国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,切断高端芯片供应;2021年,美国拉着盟友在南海频繁军演;2023年,又出台投资审查令,限制对华高科技投资。 戴旭的预判为什么这么准?因为他看透了美国的战略思维。 早在2009年,他就在《盛世狼烟》一书中预言美国会通过“C型包围”遏制中国,到了2016年,他更是当面告诉美军“中国通”马伟宁,美国正在搞“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”的混合战术。 这种对美国战略的深刻理解,让他在2018年就能断定,美国真正要打的是科技霸权保卫战,他甚至预测到美国会用“毒丸条款”搞排他性贸易体系,这一点在后来的美加墨协定中得到印证。 没有危言耸听,只有未雨绸缪。 戴旭的分析之所以让特朗普坐不住,可能正是因为他道破了美国战略圈的心思,当美国的战略家还在纠结贸易逆差时,这位中国学者已经看透了游戏的本质。 戴旭不只会预判,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应对之策,比如他主张的“八千里外拦截战争”理念,如今已在歼-20、东风-26等装备上得到体现。 而他强调的科技自主,也推动了中国在芯片、人工智能等领域加速突围。 面对美国的施压,中国并没有躺平,华为硬是在芯片封锁下杀出血路,Mate系列手机重回高端市场。 还有国产光刻机、操作系统逐步崛起,虽然还有差距,但发展势头已不可阻挡。 在军事领域,中国的反应更是让美国战略圈刮目相看,北斗导航系统全面覆盖,打破了GPS垄断;福建舰的下水,让美国航母不敢轻易靠近台海;“一带一路”更是让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越发紧密。 2025年,美国智库不得不承认,戴旭的《C形包围》已成为五角大楼的“必读教材”,每次开会研究中国策略,都绕不开他的观点。 更有趣的是,美国越是想把中国困在他们画的圈子里,中国反而在更大的棋盘上落子布局。 戴旭的战略眼光之准,连美国人都服气。 他的一句“美国军舰到中国后院惹事,中国也该在美国后院点火”,被特朗普在《交易的艺术》中专门引用,这种“知己知彼”的洞察力,让对手不得不重视。 不过,戴旭从不盲目乐观,他说过,真正的国运之争,不是靠关税和航母就能决定的,而是要看谁能把自己的路走宽,把对手的套路看透。 而现在的发展态势,恰恰印证了这一点。 最新战略报告显示,美国对华政策正在发生微妙变化,从最初的贸易战,到现在不得不重新思考与中国的关系,这种转变背后,或许正是戴旭所说的“相互制衡”逻辑在起作用。 回看这几年的中美博弈,戴旭的预判不仅准确,更为中国的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。 说起来,他就像一个在迷雾中举着火把的人,不仅照亮了前方的路,更让世界看清了大国博弈的本质。 对此,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!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,谢谢!
美国原国务卿蓬佩,这时候没有忘记中国,他也知道中国给他带来一切不好的待遇,他被中
【13评论】【14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