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名叫刘铁骑,是大贪官刘青山的儿子,父亲在1952年被枪毙的时候,刘铁骑才6岁,

趣史小研究 2025-08-20 15:58:09

他名叫刘铁骑,是大贪官刘青山的儿子,父亲在1952年被枪毙的时候,刘铁骑才6岁,底下还有两个弟弟刘铁甲和刘铁兵,造此变故后,刘铁骑变得非常懂事,年纪小小的她就开始帮妈妈干家务,主动照顾两个弟弟。 聊刘铁骑,绕不开他爸刘青山。这人复杂得很。你要说他是坏人吧,他15岁就入党,闹革命,那真是提着脑袋干过来的。抗日战争那会儿,日伪悬赏1500块大洋要他的人头,他眼睛都没眨一下。组织抗日小分队、搞镇反运动,在冀中那片地界上,刘青山绝对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。可以说,新中国的江山,有他的一份功劳。 可就是这么一个从枪林弹雨里走出来的革命功臣,进了城,当了官,面对灯红酒绿、金钱权力,他没扛住。从天津地委书记到石家庄市委副书记,位子越坐越高,心气也越来越飘。 他到底贪了多少?按当时的币值算,总数高达171.6亿多元。他克扣治理河道的民工工资、骗取银行贷款、倒卖国家木材和钢材……老百姓的活命钱,国家的建设款,都成了他满足私欲的资本。生活上更是奢靡到没边,吃个饺子都嫌韭菜烧心,非得让厨子把韭菜包进去,煮熟了再抽出来,只留个味儿。 事情捅出来后,中央震动。有人念及他过去的功劳,想求个情。但主席的态度很坚决,他问了这么一句话:“是要他?还是要中国?” 这句话,一锤定音。为了警示后面千千万万的干部,为了刚成立的人民政权不变色,这只“鸡”必须杀给“猴”看。 1952年2月10日,刘青山和他的搭档张子善,在保定被执行枪决。一颗子弹,了却罪恶,但留下的那道阴影,却结结实实地笼罩在了他三个儿子身上,一罩就是一辈子。 父亲被枪毙时,刘铁骑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家里人只跟他说,爸爸出差了。直到有一天,他在学校里被同学指着鼻子说:“你爸是贪污犯,被枪毙了!” 他哭着跑回家问妈妈,看着妈妈含泪点头,他的世界,在那一刻,塌了。 从此,“刘青山的儿子”这个身份,就像一个无形的枷锁,牢牢地套在了他们兄弟仨的脖子上。周围人的眼神变了,以前的和蔼可亲,变成了躲闪、鄙夷和窃窃私语。这对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,是多残忍的一件事。 两年后,母亲范勇改嫁,这个本就破碎的家彻底散了。三兄弟被叔叔刘恒山带回了河北安国老家。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,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,但比这更难熬的,是心里的苦。那种被整个世界抛弃的感觉,恐怕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。 刘铁骑是个要强的孩子,他把所有的委屈和痛苦,都化作了学习的动力。他知道,这是他唯一的出路。1965年,他考出了可以上清华的分数。所有人都觉得他会去北京,可他偏偏填了北京石油学院。为啥?他怕。他怕回到那个让他父亲身败名裂的城市,怕再被人指指点点。 即便如此,麻烦还是找上了门。招生办的老师看到他的档案,尤其是“父亲”那一栏里“刘青山”三个字,惊得连夜向校领导汇报。在那个特别讲究成分的年代,录取一个大贪官的儿子,是需要巨大勇气的。好在,学校最终顶住了压力,录取了他。 可大学生活,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。“刘青山儿子”的身份,像个幽灵一样跟着他。在食堂、在图书馆,总有人在背后低声议论。他能做的,只有埋头苦读,用沉默和成绩来对抗这一切。 1970年大学毕业,刘铁骑被分配到辽宁抚顺石油一厂,成了一名普通工人。因为他的特殊身份,车间里最脏最累的活儿,理所当然地都推给了他。别人不愿干的,他干;别人嫌麻烦的,他上。他没有任何怨言,只是默默地干活,比所有人都努力。 工作上的不顺还能忍,感情上的挫折更磨人。他和邻居家的姑娘刘继先青梅竹马,两情相悦。可女方父母死活不同意,理由很现实:谁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大贪官的儿子,自找麻烦呢? 关键时刻,是刘继先的坚持,她说出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:“我不相信血统论能统治人们一辈子!” 这句话,给了刘铁骑莫大的安慰和力量。最终,他们冲破阻力走到了一起,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,但很幸福。 后来,刘铁骑调到了廊坊的石油管道局,凭借自己的技术和勤恳,一步步从一个普通工人,干到了科级干部。他一生清廉,两袖清风,从未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家人谋取过任何私利。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,洗刷着父亲留在家族名声上的污点。 他的两个弟弟,同样走过了坎坷的人生路。老二刘铁甲,回乡务农,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也成了石油工人,靠着吃苦耐劳,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。老三刘铁兵,最大的梦想是当兵,但因为政审没通过,这个梦想永远地破灭了。后来他去煤矿下过井,做过临时工,吃尽了苦头,最终也算有了一份安稳的工作。 三兄弟,一辈子都活得小心翼翼,低调谨慎。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,证明了自己和父亲是不同的人。他们没有继承父亲的权力和地位,却被迫承担了他罪行带来的所有后果。这本身,就是一种巨大的不公。但他们没有抱怨,而是选择用一生的辛劳和正直,来完成一场宿命般的“救赎”。

0 阅读:3
趣史小研究

趣史小研究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