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许递刀,不许劝和?欧洲的“和平逻辑”,谁能看懂! 冯德莱恩抛出条件:“中国同

吕好的公评情感 2025-08-20 17:25:50

只许递刀,不许劝和?欧洲的“和平逻辑”,谁能看懂! 冯德莱恩抛出条件:“中国同俄罗斯的关系,将决定未来中欧关系的走向。希望中国用实际行动帮助终结俄乌战争。” 冯德莱恩将中欧关系走向与中俄关系、俄乌战争强行捆绑的言论,本质上是用霸权思维设定外交前提,既无视中国的中立立场,也违背基本外交逻辑,更暴露了欧盟在俄乌问题上的责任规避与认知偏差。 这种“捆绑论”首先错在颠倒了外交关系的本质。中欧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、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双边关系,其走向应取决于中欧双方对共同利益的维护、对多边规则的遵守,而非第三方关系或地区冲突。将其与中俄关系挂钩,无异于给中欧交往套上“枷锁”,要求中国在主权平等的双边关系中附加不合理前提——这不是平等对话的姿态,而是典型的“霸权式要求”。 其次,该言论刻意回避了欧盟在俄乌冲突中的责任,却对中国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。中国始终是劝和促谈的“和平力量”,从提出“全球安全倡议”到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共识,始终以客观公正立场推动危机降温;而欧盟一边向乌克兰输送武器、持续“拱火递刀”,一边却要求未参与冲突的中国“终结战争”,甚至暗示中国需跟随其对俄制裁。这种“只许自己递刀,不许他人劝和”的双重标准,本质上是将中国视为“责任替罪羊”,试图转移自身在冲突升级中的责任。 更关键的是,冯德莱恩的言论完全无视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——独立自主。中国从不依附于任何阵营,也不会按他国意志行事。俄乌冲突的根源是复杂的历史经纬与安全格局失衡,解决之道在于尊重各国主权与安全关切、重启对话谈判,而非强迫第三方选边站队。欧盟若真希望推动和平,更应停止向冲突输送武器,而非对中国的中立立场指手画脚、强加条件。 事实上,将中欧关系与俄乌问题捆绑,最终损害的只会是欧盟自身利益。中欧在经贸、气候、全球治理等领域有着广泛共同利益,强行将双边关系政治化、意识形态化,只会破坏中欧合作的基础。冯德莱恩的“捆绑外交”,本质上是用错误的逻辑制造对立、用霸权的思维施压他国,这不仅无法推动俄乌和平,更会让欧盟在外交舞台上暴露其认知偏差与责任缺失。 真正理性的外交,应是尊重各国立场、聚焦问题本质、推动对话协商。欧盟若想让中欧关系健康发展,首先要摒弃“捆绑思维”与双重标准,停止对中国外交政策说三道四;若想推动俄乌战争终结,更应从自身做起,停止拱火行为、支持劝和促谈——这才是符合和平潮流、顺应国际社会期待的正确选择,而非用荒谬的“捆绑论”绑架双边关系、推卸自身责任。

0 阅读:10

猜你喜欢

吕好的公评情感

吕好的公评情感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