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舰第七次海试后,西方媒体彻底沉默了,他们始终想不明白一个道理,那就是为什么西方航母服役百年了,却还不如一个仅仅拥有航母十几年经验的国家,当初连福特号航母都要10次海试才能测试舰载机电磁弹射,凭什么福建舰第七次就敢在渤海湾进行实战演练? (阅读前请点个赞,点个关注,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) 咱福建舰用的电磁弹射,是中压直流系统,这可是马伟明院士团队,十几年磨一剑的成果。 这技术在全球,都是一等一的存在,它的能量利用率高达90%,比福特级的中压交流系统高出15%-20%,而且超级电容储能,5立方米就能弹射两架飞机,体积小、维护还简单。 反观福特号,庞大的飞轮系统又笨又爱出故障,美军自己都承认平均每400次弹射,就出一次大问题,弹药升降机慢得像蜗牛,舰载机出动效率比预期低一大截。 更扎心的是,福建舰第七次海试时,歼-35隐身战机12小时完成30架次起降,平均24分钟一架,而福特号连F-35C都弹射失败过,网友们调侃它"最怕弹射测试日"。 再说到研发代价,福特级的投入那叫一个惊人。 从2009年开工到2025年,总投入逼近200亿美元,是福建舰造价的三倍多,可钱花了不少,毛病却一堆:电磁弹射每181次就故障一次,弹药升降机只有2部能用,水兵们得扛着炮弹跑楼梯,效率暴跌70%。 反观福建舰,造价不到60亿美元,故障率仅0.3%,4000次无故障运行的数据,直接打脸西方。 别说放到现在了,就是再过十年,我们的这次突破也能称得上是技术奇迹。 很多人可能都好奇,咱们是如何凭借短短的几十年,实现从零到超英赶美的突破的? 马伟明团队当年攻克中压直流技术时,外国专家放话说"不可能",可他们硬是用十年时间把图纸变成了现实。 造船厂工人三班倒,为了赶进度吃住在工地,光电磁弹射轨道的焊接就做了上万次测试,更绝的是,咱们跳过了蒸汽弹射,直接从滑跃起飞跳到电磁弹射,用十几年走完了西方百年的路。 福建舰一亮相,西方可慌了神。 英国《海军瞭望》酸溜溜地说,"这是艘没有飞机的航母",结果被网友怼得体无完肤——谁家航母海试带舰载机啊。 最近又有美国卫星炒作甲板裂缝,结果被专家打脸是成像误差,连美国智库都看不下去了。 这些抹黑恰恰暴露了他们的焦虑:中国航母技术从跟跑到领跑,亚太的海权格局要变天了。 福建舰的出现,也向世界发出了清晰的信号:中国海军不再是当年的"黄水舰队",这艘8万多吨的巨舰,搭载歼-35隐身战机、空警-600预警机,作战半径覆盖第二岛链,配合055大驱的鹰击-21高超音速导弹,能在1500公里外狙杀敌方航母。 更厉害的是,福建舰的电磁弹射,能同时支持重型战机和轻型无人机,这种灵活性连福特级都比不上。 难怪有专家预测,未来这艘大家伙,会实打实地改变周边格局。 您想想,三航母时代的中国海军,能在西太平洋常态化部署,双航母编队演练时,歼-15机群规模超70架,直接形成攻防闭环。 美国印太司令帕帕罗上将,最近坐不住了,说中国一年造6艘军舰,而美国才1.8艘,这种造舰速度让他们压力山大。 更关键的是,福建舰的技术经验,正在反哺下一代核动力航母,到时候"核动力+电磁弹射"的组合,怕是要让某些人睡不着觉了。 有人可能会说,咱这是在秀肌肉,但我不这么认为,福建舰是和平之盾,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。 当年辽宁舰服役时,西方说"这就是个训练舰";山东舰成军后,又说"中国造不出先进舰载机"。 现在福建舰用事实说话,他们又开始酸,"技术太先进容易出问题"。这种双标发言,恰恰证明咱们走对了路。 福建舰的传奇仍在延续,等它正式服役那天,咱们再好好聊聊这艘"海上移动国土",是如何让中国海军真正走向深蓝的。 记住这不是终点,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。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印媒:中国海军正在建造“最大的”航空母舰 一艘排水量超11万吨的巨型航母悄然
【10评论】【14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