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3年,新四军团长汤景延叛变,打死3名新四军战士后,带着600多人投靠日军,

海诚看趣事 2025-08-21 11:17:30

1943年,新四军团长汤景延叛变,打死3名新四军战士后,带着600多人投靠日军,有人建议杀了他,粟裕却说:“谁也不许动他!” 1943年4月的苏中平原,新四军通海自卫团团长汤景延突然枪击三名"新四军战士",带着六百多人投奔日军据点。 消息传回新四军指挥部,战士们怒火中烧,纷纷要求严惩叛徒,司令员粟裕却斩钉截铁下令:"谁敢动汤景延,军法处置!" 这桩看似荒唐的军令背后,藏着一盘扭转战局的大棋。 当时日伪军集结一万五千兵力,对南通、海门等地展开"清乡运动",扬言半年内全歼苏中新四军。 伪苏北清乡公署主任张北生盯上汤景延的部队,派特工姜颂平以高官厚禄诱降。 汤景延早年加入过国民党,因反帝言论坐过牢,后来组建抗日游击队投奔新四军——这样的背景让日伪认为有机可乘。 汤景延将诱降情报火速上报粟裕,两人连夜密谋出险招:把敌人给的"毒苹果"变成特洛伊木马。 为取信日寇,汤景延提出带整团假投敌,粟裕亲自筛选六百名忠诚骨干,每人领双份饷银,一份明交日军请功,一份暗存根据地银行。 4月15日行动当晚,被击毙的三人实为待处决的汉奸,遗体伤口里预埋消炎药,专供日军验尸取信。 投敌后的汤景延仿佛变了个人。 他在南通城开赌场、办商行,与伪军头目称兄道弟,甚至用烧红的伪军徽章在自己后背烙下"叛徒"二字。 日伪军起初疑心重重:将汤团分拆驻守十个据点,安插眼线监视,连汤景延家属都被扣作人质。 汤景延见招拆招,借"协记公行"商号控制长江港口,用运菜船夹带情报,把日军布防图刻在送给敌酋的玉如意微雕上。 167天卧底生涯步步惊心。 有次传递城防图,参谋扮菜贩被哨兵扣留,汤景延当众扇其耳光骂"偷菜贼",转手将图纸卷进"罚赔款"塞回。 另一次为自证"忠诚",他果断击毙街头乞丐,事后查明此人竟是日军密探。 这些行动让粟裕在根据地精准避敌锋芒,日伪军屡次清乡扑空,军费耗竭士气溃散。 1943年9月29日收网时刻到来。 汤景延以营长周显才"结婚"为由宴请伪军军官,席间突然掀翻麻将桌为号,六百战士枪管裹白布为记,瞬间击毙特工组长翟光耀等头目。 各据点同时暴动,焚毁日军够三个师团用半月的弹药,带着城防图杀回根据地。 当汤景延解开军装露出后背烙印时,全军方知这出"苦肉计"何等壮烈。 五年后的1948年2月,已是苏浙游击纵队政委的汤景延率部渡江作战,在青浦遭国民党青年军伏击被俘。 敌人将他转押上海江湾,砍头示众于浦东码头,时年44岁。 四个月后,他的战友陶勇率军解放上海,在滂沱大雨中为无头遗体入殓。 如今南通如皋烈士陵园里,三座刻着"被叛徒杀害"的墓碑背后,新添小字铭文:"三人小组歼敌二百零七"。 玻璃展柜中,日军赠汤景延的武士刀与半枚焦黑伪军徽章并置,裂痕交错如当年行走忠奸的钢丝。 2024年央视《国家记忆》播出专题片《孤胆铁骨》,汤景延的孙女在镜头前抚摸纪念馆钢印:"爷爷的火,至今烫着后来人的心"。 信息来源 南通烈士陵园展陈资料(如皋汤景延专题展区) 《孤胆铁骨:汤景延团卧底始末》(解放军出版社) 央视纪录片《国家记忆》(《隐蔽战线英雄谱》系列) 《苏中抗日根据地反清乡斗争档案汇编》(江苏省档案馆)

0 阅读:0
海诚看趣事

海诚看趣事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