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印度人坦言:“印度不会是下一个中国。”印度除了人口规模和中国相似,发展速度落后一大截。 印度跟我们中国是近邻,国土面积近三百万平方公里,人口超十四亿。一九四七年,印度从英国殖民中独立出来,那时候经济底子在亚洲算不错的,继承了些工业设施。钢铁产量一百三十四万吨,我们才十五万吨;铁路五万四千公里,我们两万一千公里。工业基础,印度当时占上风,我们则是百废待兴。 新中国成立后,中印关系友好,推动亚洲和平合作。两国经济起步差不多,都面对农业人口多、资源紧缺的难题。一九六三年,我们GDP五百零七亿美元,印度四百九十二亿美元,基本持平。那年代,两国并驾齐驱,谁也没拉开谁。 可从一九七八年我们改革开放起,形势就变了。中国经济总量一九九六年是印度的两倍,二零零六年三倍,到二零二四年,中国GDP十八点七万亿美元,印度三点九万亿美元,中国是印度的近五倍。人均GDP,中国一万三千美元,印度两千七百美元。差距越拉越大。 印度经济发展为什么这么慢?一个印度学者在公开场合承认:“我们永远不会是下一个中国!”除了人口规模相似,发展速度落后一大截。这话不是空穴来风,反映了印度实际问题。印度战略不稳,国际上总跟着利益走,冷战时在美苏间摇摆,现在也时而亲近这个,时而靠拢那个,政策变来变去,没长性。 基础设施也拖后腿。一九四九年印度铁路是中国两倍多,现在印度六万四千公里,中国十六万两千公里。中国铁路货运三点九九亿吨,印度一点四七亿吨。物流效率低,影响工业链条。 经济政策保守,本土保护主义强。印度想扶持自家工业,常限制外资。二零二二年,对多家外资企业罚款,包括中国品牌,但其实针对所有外资。低劳动力成本吸引投资,可政策不确定,法律体系不规范,许多外资进去了又撤。结果,工业化半途而废。 这些原因加一块,印度错失不少机会。从经济学看,基础设施落后、政策多变、本土保护搞得投资者没信心,根本上是政府投机取巧,缺乏诚信,丢了长远发展。我们中国经验证明,坚持改革开放、稳扎稳打、对外合作是正道。印度要追赶,得从自身改起,稳定战略、投基础设施、开放法规。差距虽大,但只要努力,总有希望缩小。
印度人证明已经完胜中国!这是印度热门的中印对比!从GDP到人口到公路交通到进出口
【62评论】【17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