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1年,李奇微派出两个连的空降兵,企图切断志愿军补给线。排长唐满洋率领已经饿

历史拾遗者 2025-08-21 18:35:22

1951年,李奇微派出两个连的空降兵,企图切断志愿军补给线。排长唐满洋率领已经饿了三天的士兵进行阻击。然而,在关键时刻,他却下令杀死所有美军俘虏。 唐满洋,1930年出生在北方一个小村子,抗日战争那会儿父母没了,他靠捡破烂活下来。1945年日本投降,他才15岁就跑去参加华北野战军,进了突击队。那时候他就胆大心细,打仗不要命,枪法准得吓人,战友管他叫“天杀星”。解放战争里,他跟敌军官拼刺刀,干掉对方,还炸过美式装甲车,抓过外国兵。脸被子弹打中过一回,弹头卡在鼻骨边,没条件取出来,他硬是忍着疼接着干,够硬气。 1951年初,他跟着志愿军入朝,隶属189师566团3连,当上代理连长。朝鲜那地方,冬天冷得要命,美军飞机天天炸,志愿军补给老跟不上。唐满洋带着连队在前线扛了好几个月,硬是打退了美军好几次进攻。可到后来,部队粮食没了,野菜都刨光了,只能吃树皮、喝雪水,饿得腿都发软。 1951年5月,李奇微接手“联合国军”司令后,看准志愿军后勤不行,搞了个“磁力战术”。他派187空降团两个连,合计好几百人,带着美式装备,直接空降到志愿军后方。这帮家伙不是普通兵,战斗力强得一批,专门冲着补给线去的。几天之内,他们炸了好几支运输队,前线的粮食、弹药全断了。唐满洋的连队接到任务,要去580.7高地附近侦察,拖住敌人,等大部队来收拾。 可实际情况比命令糟得多。唐满洋手下40来号人,已经三天没吃正经饭了,靠炒面渣和树芽撑着,走路都晃。上级说侦察为主,别硬拼,可他听说补给被毁,气得眼都红了。他知道,再不干点啥,前面部队就得饿死。于是他拍板,主动出击,带着人摸黑上山。 那天晚上,唐满洋带着人悄悄靠近高地,发现美军分散在三个山头。他挑了个最远的下手,想把敌人分割开。美军没啥防备,好多还在睡袋里睡得死死的。唐满洋他们扔手榴弹、拼刺刀,一顿猛打,很快就收拾了大半敌人,还抓了几个俘虏。可这时候问题来了,几个俘虏不老实,想抢枪跑,唐满洋这边人少,管不住。他怕再拖下去,自己人会有危险,干脆下令把俘虏全毙了。 枪声一响,附近山头的美军被惊醒,增援来了。唐满洋赶紧带着人用缴来的武器顶住,硬是守到天亮。援军赶到后,把剩下的美军全收拾了,高地保住了,歼敌60多人,还抢了不少枪炮弹药。这仗打得漂亮,补给线保住了,前线部队缓过一口气。 仗打赢了,唐满洋立了功,按说该好好表彰。可那时候志愿军有规定,尽量抓活的,俘虏能换情报,还能宣传用。唐满洋把人杀了,违反政策,上面查下来,事情没那么简单。开始报告说是战斗中歼敌,后来查清楚,有些俘虏是反抗后被处决的。军里开了会,有人说他是为了保部队,没辙才这么干;也有人觉得这事不地道,违背原则。 最后,他得了个三等功,没能拿更高的荣誉。有人替他喊冤,说那环境下谁能做得更好?可规矩就是规矩,上面得给其他部队立个例子。唐满洋自己没啥怨言,之后还接着打仗,表现一直硬朗。 战后,唐满洋回国接着当兵,可因为这事,他没往上爬太多。晚年他提起来,语气挺沉,说:“战场上就那么几秒,保命要紧。”他觉得自己没啥好后悔的,任务完成了,弟兄们活下来了就行。他的经历后来写进军史,成了个案例,让人琢磨战争里啥是对错。 唐满洋这人挺传奇,70岁回部队还能扔手榴弹扔六七十米,身体硬朗得不行。他打仗那股狠劲是真,代表了志愿军那帮人的拼劲。可他杀俘虏这事,也让人看到战争有多残酷,啥抉择都不好做。

0 阅读:42

猜你喜欢

历史拾遗者

历史拾遗者

挖掘被遗忘的历史碎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