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7年,山东潍坊军分区司令员陈昌奉正准备吃午饭,一碗热气腾腾的饭刚端上桌,警卫员突然冲进来报告:“伟人来了!点名要见您!”饭碗还没放下,陈昌奉一激灵,连忙转身就跑,连饭都没顾得上吃。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“关注”,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,感谢您的强烈支持! 吉普车卷着黄沙往济南疾驰,他攥着拳头,指甲掐进掌心。二十一年了,自从延安分别,再没见过那个教他认字的首长。 1930年江西苏区,15岁的陈昌奉背着铜号给朱德当勤务兵,因手脚麻利被毛泽东点名要走。 他永远记得第一次给毛委员整理行装,两床打补丁的毯子卷着灰军装,破雨伞绑在九口袋公文包上,唯一的奢侈品是搪瓷饭缸。 夜里毛泽东批文件,少年警卫员困得栽倒,醒来总发现肩上披着那件银灰色毛衣。 敌机轰炸茶合岗那日,弹片像冰雹砸下来。警卫班长胡昌保嘶吼着扑倒毛泽东,自己却被炸得肠穿肚烂。 毛泽东跪在血泊里托着他头,陈昌奉听见班长最后的气音:“护住...主席...”那天毛泽东亲手用井冈山带出的毛毯盖住遗体,火光映着他发颤的嘴角。 长征走到金沙江,陈昌奉在石洞里铺好毯子,忙着烧水想给主席解乏。毛泽东盯着空荡荡的岩壁突然转身:“办公桌呢?” 见少年支吾,他手指翻滚的江水:“那边三万同志等渡江!吃饭睡觉算什么事?”两人搬来铁皮箱架木板,电话机往上一摆,毛泽东罚他整夜协同办公。 拂晓时少年眼皮打架,却听见温和的声音:“记住,天塌下来也得先摆开办公桌!” 过六盘山那场雨浇透单衣,陈昌奉疟疾发作栽进泥坑。睁眼时身上裹着毛泽东的皮大衣,首长单裤薄衫立在寒风里:“红军的命比山硬!”他咬牙站起,瞥见毛泽东手背冻出青紫。 1934年宁都会议间隙,毛泽东往他口袋塞了六块银元:“带回家,别饿着爹娘。”少年攥着还带体温的银元哭出声,这相当于首长半年津贴。他最终只舍得给家里两块,余下四枚用红布包紧,长征过雪山时贴身藏着。 1946年赴山东前线前,毛泽东在窑洞题字相赠:“努力工作,忠实于党,忠实于人民。”陈昌奉敬礼时泪淌进嘴角,咸涩如当年过草地时毛泽东让给他的半缸三层饭。 济南军区小广场上,毛泽东的灰中山装被风吹起下摆。陈昌奉狂奔到跟前要行军礼,手腕早被温暖手掌攥住:“你这司令当得威风!” 藤椅摆开,毛泽东掰着指头数旧事。在寡妇桥急行军二百里,宿营时两人分吃一个烤土豆;过彝族区用门板当床,陈昌奉发烧昏睡三天,毛泽东拆了门板给他当担架。 “您拆完门板还接着写电报呢!”陈昌奉脱口而出,两人笑出眼泪。 翌年春天毛泽东再度现身潍坊,陈昌奉扔下饭碗冲出门,正撞见老人拄杖眺望:“老战友还是这么雷厉风行!”车开远后他呆立良久,怀里揣着毛泽东新赠的钢笔,就像当年塞银元那样突然。 1976年9月9日,陈昌奉在武汉家中供起白花。香炉连烧七天七夜,檀香混着他嘶哑的念叨:“过草地时您把最后炒面给了我...” 十年后病危之际,他望着床头毛毯盖胡昌保的老照片,呢喃随心电图渐弱:“别忘了...主席生辰...” 军事博物馆里四枚锈蚀银元仍泛着柔光,旁边《跟随毛主席长征》手稿第37页写着:“他教会我比枪更重的是信仰,比命更贵的是人民。” 信息来源: 中国青年报—红军过回民区遵俗爱民留佳话 湖北省人民政府《原武汉军区副参谋长陈昌奉曾是毛主席贴身警卫》 中国军网《跟随毛主席长征》
毛主席亲问粟裕:顶撞你的大将撤不撤职,粟裕的回答令人敬佩“粟裕同志,宋时轮是不
【1评论】【10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