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4年,姜维北伐,年过60的蜀将张嶷遭遇魏国大将徐质。张嶷奋勇厮杀,仍寡不敌众

钱悦萱呢 2025-08-24 15:11:56

254年,姜维北伐,年过60的蜀将张嶷遭遇魏国大将徐质。张嶷奋勇厮杀,仍寡不敌众,仰天大笑:“杀身报国,快哉快哉!”言讫,冲进敌军之中,连杀数人,壮烈牺牲 这一年的蜀汉,早已没了诸葛亮时代“北定中原”的锐气。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,姜维接过北伐大旗,可此时的蜀汉国力空虚,朝中宦官黄皓专权,贤臣渐少,能征善战的老将更是寥寥无几。年过六十的张嶷,本是巴郡的牙门将,早年跟着诸葛亮平定南中,后来又镇守越巂郡十余年,把蛮族叛乱频发的边境治理得服服帖帖。因常年征战,他的腿上落下旧疾,走路都得靠着拐杖,可当姜维要再次北伐的消息传来,他还是第一时间上书刘禅,请求随军出征——他说“臣世受国恩,今虽老病,愿为国战死”,字句里都是老臣的赤诚。 出征前,张嶷特意给儿子张瑛写了封信,没提战场的凶险,只嘱咐他“居家当孝,为官当忠”,还说自己若不能回来,就把他葬在汉中的定军山下,“好离丞相近一些”。那时候谁都知道,蜀汉北伐十次有九次难成,何况这次对手是魏国名将徐质——徐质以勇猛著称,善使一把开山斧,此前已经连败蜀汉两名将领,士气正盛。姜维本想让张嶷留在后方押运粮草,可张嶷死活不肯,拍着胸脯说:“我虽老,手上的刀还没钝,至少能杀几个魏兵,给弟兄们壮壮胆!” 两军在陇西郡的襄武县相遇时,张嶷正带着自己的亲兵“无当飞军”断后。这支军队是诸葛亮当年从南中蛮族中挑选的精锐,个个能征善战,可这一次,他们面对的是数倍于己的魏军。徐质骑着高头大马,在阵前喊话:“张嶷,你都老得走不动路了,还来送命?不如降了我,保你后半辈子富贵!”张嶷拄着拐杖,慢慢走到阵前,冷笑一声:“我蜀汉将士,只知报国,不知投降!你若有种,就过来跟我打一场!” 话音刚落,张嶷就扔掉拐杖,提着环首刀冲了上去。他的腿疾让他行动不便,可每一刀都劈得又快又狠,几个魏兵冲上来,都被他一刀斩于马下。徐质见状,提着开山斧亲自迎战,两人刀斧相交,“当”的一声脆响,张嶷被震得虎口发麻,手臂也隐隐作痛——他知道,自己不是徐质的对手,可他身后就是姜维的主力部队,若是他退了,整个大军都会陷入险境。 打了没几个回合,张嶷的肩膀就被徐质的斧刃划了一道大口子,鲜血瞬间浸透了铠甲。亲兵们想冲上来保护他,却被他喝止:“别过来!守住阵脚!”他捂着伤口,抬头望向蜀汉的方向,突然仰天大笑起来,那笑声里没有丝毫畏惧,反而满是畅快——他等这一天,等了太久了。从南中平叛到镇守边境,他一生都在为蜀汉奔波,如今能死在战场上,对他来说,是最好的归宿。 “杀身报国,快哉快哉!”这八个字喊出来时,张嶷已经提着刀冲进了魏军阵中。他像一头发怒的雄狮,左劈右砍,魏兵们被他的气势吓住,竟一时不敢上前。可魏军人数太多,很快就把他围了起来,长枪短刀一起向他身上招呼。张嶷拼尽最后一丝力气,又杀了三个魏兵,才缓缓倒了下去,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把染满鲜血的环首刀。 当张嶷战死的消息传到姜维大营时,姜维正在地图前筹划战术,手里的笔“啪”地掉在地上。他沉默了很久,才对身边的将领说:“张将军走了,我们不能让他白死。”后来姜维设计斩杀了徐质,夺回了张嶷的尸体,当士兵们把张嶷的遗体抬回来时,所有人都哭了——这位老将的身上,大大小小的伤口有二十多处,可他的眼睛还睁着,像是还在望着北伐的方向。 刘禅得知张嶷战死的消息后,也忍不住落泪,下旨追封张嶷为越巂太守,还把他的儿子张瑛召入宫中,封为尚书郎。汉中的百姓听说张嶷死了,自发地在路边设祭,有人还带着酒肉来到他的灵前,哭着说:“当年若不是张将军,我们早就被蛮族杀了,他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!” 张嶷的死,其实是蜀汉末年的一个缩影。那时候的蜀汉,就像一位垂暮的老人,明知北伐艰难,却依旧不肯放弃——不是因为看不到希望,而是因为“兴复汉室”这四个字,早已刻进了每一个蜀汉将士的骨子里。张嶷明明可以安享晚年,却偏要拖着病体上战场,不是他傻,而是他知道,若每个人都想着退缩,蜀汉就真的没救了。他的“快哉”,不是对死亡的麻木,而是对信仰的坚守——能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理想而死,对他来说,就是最痛快、最值得的事。 后来有人说,张嶷的死是“徒劳的悲壮”,可正是这份悲壮,撑起了蜀汉最后的尊严。直到蜀汉灭亡时,还有老卒记得张嶷战死的场景,他们说:“张将军当年那样勇,我们就算投降,也不能丢了他的脸。”这份从张嶷身上传承下来的忠义,成了蜀汉将士最后的精神支柱,也让这段北伐悲歌,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 参考书籍:《三国志·蜀书·张嶷传》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《三国北伐史研究》

0 阅读:262

评论列表

用户10xxx52

用户10xxx52

1
2025-08-24 21:41

蜀汉有蜀汉的浪漫,东吴有江东的杰瑞

猜你喜欢

钱悦萱呢

钱悦萱呢

钱悦萱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