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刚刚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 8月24日,俄罗斯国防部宣布,已经拿下了顿涅茨克的两个村庄,部队正在向康斯坦丁诺夫卡推进,简单来说就是:我们前进了,我们赢了。 新华社几乎同一时间,乌克兰总参谋部通报,当天前线共爆发134起战斗,乌军在克拉马托尔斯克方向击退俄军11次冲锋,意思是:他们一直在进攻,但我们守住了。 为什么同一天的战报会这么不同?其实这不难理解,就像两个人打架,一个人可能说“我往前冲了十米”,另一个人却说“他根本没能突破我的防守”,两人说的可能都是实话,只是角度不同。 现代战争就是这样,战线很长,有的地方在进攻,有的地方在防守,俄军可能确实在某个小村庄取得了进展,但乌军也在其他地方成功守住了阵地。 更重要的是,这些战报不仅是说给对方听的,更是说给自己人和世界听的,俄罗斯需要告诉民众:“我们在前进”,乌克兰需要告诉西方盟友:“我们能顶住,值得你们继续援助”。 说实话,我们普通人很难知道前线到底发生了什么,战争就像被大雾笼罩,双方都会展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。 真正的战况可能介于两者之间——俄军在缓慢推进,但付出了代价,乌军在艰难防守,但也在寻找反击机会。 战争不仅仅是枪炮的较量,也是信息的博弈,双方都在通过宣布战果来鼓舞士气、争取支持,所以我们每天看到的战报,既是军事通报,也是心理战的一部分。 在这场“罗生门”中,唯一可以确定的是:战争仍在继续,士兵们仍在战斗,百姓仍在受苦,无论战报如何表述,战争的残酷现实都不会改变。 说实话,我们这些远离战场的人,永远不可能完全知道前线真相,就像两个人吵架,我们听到的往往是各自版本。 俄乌双方发布的战报,都有各自的目的。俄罗斯需要证明特别军事行动有进展,乌克兰需要展示抵抗有效果,所以说,战报不仅是军事消息,更是心理战工具。 现在的战争已经不只是枪炮的对决,更是信息的较量,在抖音、推特、 Telegram 等各种平台上,双方都在争夺人们的关注和认同,甚至我们每个人,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这场信息战的参与者——当我们转发某个消息、相信某种说法时,我们也在为某一边“投票”。 这种情况下,保持清醒头脑特别重要,不要轻易相信单方面说法,也不要太快下结论,战争不是足球赛,没有非黑即白的简单对立。 最后想说,无论信息如何纷杂,战争的真实代价是明确的,是失去家园的百姓,是牺牲的士兵,是破碎的家庭,在关注战报的同时,我们更应该关注和平的可能。
就在刚刚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 8月24日,俄罗斯国防部宣布,已经拿下了顿
物规硬核
2025-08-24 21:41:33
0
阅读:8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