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,一91岁老太留下遗嘱,要把全部财产留给干儿子,老太死后,干儿子拿着遗嘱,要

烟雨评社 2025-08-25 10:18:18

上海,一91岁老太留下遗嘱,要把全部财产留给干儿子,老太死后,干儿子拿着遗嘱,要求继承老太所有遗产,孙子不愿意了,奶奶晚年,由我父亲照顾,父亲重病之后,把奶奶送到养老院,不定期探望,后来,我父亲去世,我去养老院接奶奶,发现奶奶被她干儿子带走后渺无音讯,再也找不到了,奶奶立过公证遗嘱,房子归我,存款归其他子女,奶奶有亲生子女和孙子,怎么会把遗产全给一个外人? 王老太的儿子,也就是小林的父亲大林,一直以来都悉心照料着年迈的母亲。他承担着母亲的日常起居,这份亲情,是王老太晚年生活最坚实的依靠。 2016年,大林的身体健康状况开始下降,他多次住院调理,精力大不如前,照顾自己已是勉强。无奈之下,他只能将母亲送入离家不远的养老院,以确保她能得到基本的照护。 即便如此,大林对母亲的牵挂从未中断。从2016年到2019年,他始终坚持每周去养老院探望两三次,每次都带着母亲爱吃的点心,陪她在院子里散步聊天。这份坚持,直到2019年他自己病重卧床,再也无法动身时才被迫停止。 2020年,大林带着遗憾离世。作为孙子的小林,立刻决定将奶奶接回家中亲自照料。可当他赶到养老院时,却得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。奶奶早在2019年底,就被一个自称“干儿子”的老刘接走了。 养老院护工只知道,老刘声称要带王老太回山东探亲。小林焦急地联系上山东的亲戚,亲戚们证实,确实曾有一位陌生男子带王老太到访,但仅停留数日便匆匆离开,此后便再无音讯。小林多次尝试添加老刘的微信,申请却如石沉大海,奶奶就此人间蒸发。 这位神秘的老刘,最终以一纸诉状的方式再次出现。他将小林及王老太的其他子女告上法庭,要求依据他手中的一份新遗嘱,继承王老太的全部遗产。 在法庭上,老刘讲述了一个充满“温情”的故事。他自称与王老太偶然结识,凭借自己的“医术”帮老人治好了困扰多年的骨髓炎。王老太心怀感激,便认他做了干儿子。 老刘描绘了一幅老人晚景凄凉的画面,声称王老太与子女关系不睦,无人探望,无人照料。于是,他“可怜”老人,将她从养老院接出,给予了“比亲儿子还亲”的照料。 作为这份“孝心”的回报,老刘出示了一份遗嘱,上面写明王老太自愿将所有房产和财产留给他,并有律师在场见证。 在王老太与家人失联的这段时间里,她名下二十多万元的定期存款,被老刘陆续转为活期。这些钱连同老人的退休金,随后通过ATM机被悉数取走。取款行为持续多日,每次都取到当日上限,这种操作方式本身就透露着不寻常。 面对法庭的质询,老刘声称这些钱是王老太自愿赠与他的,退休金则用于买药。但他无法提供任何赠与的凭证,也拿不出一张购买药物的记录。 随着法院的深入调查,真相的碎片被一片片拼接起来。法庭调取到一份关键证据,是王老太在2014年亲赴公证处设立的公证遗嘱。 当时她思路清晰,明确将遵义路的老房子留给孙子小林,银行存款则由几个亲生子女按份继承。这份公证遗嘱,清晰地表达了她当时最真实的意愿。 老刘为了博取信任而编造的身份也漏洞百出。遗嘱中,王老太称他为“大儿子”,并提及他在部队工作,去过很多地方。但在庭审中,老刘亲口承认自己并未在部队工作过,那些经历只是老人道听途说。 为新遗嘱作证的律师也出庭证实,是老刘主动联系并聘请了他们,而且老刘自始至终没有告知他们,自己并非王老太的亲生儿子。 调查还揭示了更令人心寒的事实。王老太曾在家中摔倒昏迷,老刘却在事发后延迟了足足几个小时才拨打急救电话,这直接导致老人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。 更违背人伦的是,在王老太不幸离世后,老刘没有通知任何一位亲属,而是自行将老人的骨灰随意撒在了山林野外。 最终,法院综合所有证据作出判决。老刘通过编造身份博取信任,又刻意阻断王老太与家人的联系,使老人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,误认为子女孙辈已将她抛弃。这份在“动机错误”下订立的遗嘱,并非老人真实意思的表示,因此判定无效。 判决宣告,在没有合法有效新遗嘱的情况下,遗产的分配应遵循2014年的公证遗嘱。正义得到了伸张,王老太的真实意愿在她身后得到了法律的捍卫。 小林在庭后不禁感慨,如果父亲没有过早离世,如果自己能早一点找到奶奶,或许这一切波折都不会发生。老人的心思其实最实在,谁是真心,谁是假意,她们心里都有一杆秤。 这个案例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。老年群体的脆弱性,以及他们对情感陪伴的渴望,不应成为不法之徒钻空子的机会。我们需要提高警惕,防范那些借“照顾”之名,行谋夺财产之实的行为,共同守护老年人最后的尊严与安宁。 对此,你怎么看? 信源:济南日报

0 阅读:424
烟雨评社

烟雨评社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