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六毛钱一斤,就这么定了!”在山东,一个考研失败的年轻人,正准备把自己的梦想和心血打包卖给收废品的师傅。然而,就在这堆书即将被过磅称重的前一秒,他那年近五十的母亲却突然喊停。她不是心疼书,也不是觉得可惜,而是在随手翻阅中,一个连她自己都觉得疯狂的念头,像火苗一样“噌”地一下冒了出来。 山东快五十岁的杨女士,她的人生剧本,被儿子一摞准备卖废品的考研资料,硬生生给改写了。 谁能想到,一堆六毛钱一斤的旧书,竟能点燃一个沉寂已久的灵魂。这些书,本来的归宿是废品站,换回几十块钱,就此了结。 杨女士可不是一般人,1995年,她可是正儿八经考上同济大学的高材生,学的还是化工。那年头的同济,门槛高得吓人,能进去的,脑子绝对顶呱呱。 翻开儿子的旧资料,她本是抱着“别浪费”的心态随便看看。没想到,一看就入了迷,那些曾经陌生的法律条文,在她眼里竟有种别样的吸引力。学习的念头,就这么毫无征兆地冒了出来。 她决定,考研!还是跨专业,考法律硕士。这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,更要命的是,快三十年没碰过的英语,得一个单词一个单词重新捡起来。 旁人看来是“折腾”,对她而言,这根本不算什么。多年前的一场大火,让她双手蜷曲,脸上也留下了永久的疤痕。那场灾难曾让她掉进深渊,整日觉得“这辈子完了”,抑郁的阴影笼罩了很久。 当她提出考研时,儿子第一个犯嘀咕。五十岁了,手又不方便,何必呢?杨女士没争辩,当晚就坐到书桌前,用行动告诉儿子,她的决心有多硬。 家人的支持,是化解一切艰难的良药。她的丈夫是一位典型的山东汉子,嘴笨,但一句“我不会不要你”,胜过千言万语。这份笨拙的深情,给了她最坚实的底气。 儿子也从怀疑变成了最铁的盟友。他陪着母亲,走过了备考的每一个日夜。杨女士的学习方式也堪称一绝,她没买一本新书,用的全是儿子的旧资料。 书上那些折痕和批注,在她看来,不是陈旧的痕迹,反而是通往知识的“捷径”。看不懂的,就用手机搜网课,或者干脆直接问身边的“小老师”——她儿子。 她不跟年轻人比速度,不焦虑,不赶进度。遇到难题就慢慢磨,一点点啃。这份难得的从容和专注,让她在两年时间里,硬是把所有备考内容都过了一遍。 结果出来,所有人都惊了。她成功考上了西南林业大学的法律硕士,初试成绩高出国家线25分,专业排名第一!这成绩单,就是对她所有付出最好的回报。 至于学费,她早就盘算好了,就用自己的退休金,经济独立,精神富足。她说读书就是她的快乐,一点不羡慕别人跳广场舞。 她常说:“人生,什么时候重新开始都不晚。”那些曾经的伤疤,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里的,都无法定义她的人生。只要你敢想,敢开始,什么时候都有翻盘的机会。勇气,永远是打开新生活大门的唯一钥匙。
考研室友天天早起影响我睡觉怎么办
【1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