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消2550亿订单,光刻机已经“停工”,美国芯片公司开始着急:芯片还能卖给谁?

冷暖人间论 2025-08-27 01:20:37

取消2550亿订单,光刻机已经“停工”,美国芯片公司开始着急:芯片还能卖给谁?   最近几年中国进口的芯片数量明显减少,数据显示,取消的订单大概有2550亿元那么多,这直接影响了卖芯片设备的公司——比如荷兰的ASML,它家的高端光刻机以前忙得连轴转,现在部分只能先歇着了。   美国芯片公司比如英特尔、高通,也发现卖给中国的芯片少了一大截,有个美国高管说了大实话:“中国市场以前是咱们的‘饭票’,现在这张票不好用了。”   中国减少进口芯片不是因为资金问题,而是国内技术已经取得突破,长江存储和中芯国际等企业如今能够自主生产手机、汽车等领域的常用芯片,在国家政策支持下,中国重点投了新能源汽车和物联网所需的芯片研发,华为、小米等厂商也逐步转向采用国产芯片。   中国在芯片产业的动向直接影响全球供应链:由于中国市场芯片需求下滑,国际厂商正加速转向越南、印度等新兴市场,但这些地区的规模尚无法填补中国留下的缺口。   与此同时,ASML在研发低成本光刻机的同时,也在积极拓展东南亚客户,市场方面,中低端芯片价格普遍下跌,部分跌幅超过20%,而高端芯片的竞争则更加激烈。   美国虽然想卡中国脖子,但全球化这么多年,哪能说断就断?中国现在已经供应了全球40%的常用芯片,而且电动车、AI这些行业越来越旺,芯片需求只会增不会减,就像ASML老板说的:“政策能限制,但市场可不听你的。”   中国不买那么多芯片,看起来是贸易问题,其实是一场科技主导权的争夺,这件事说明了两点:   第一,全球芯片产业正在分成“两条路”,以前是美国设计、亚洲制造、欧洲提供设备,大家分工合作,现在中国自己搞制造,还在RISC-V、第三代半导体这些新领域另起炉灶。

美国则拉着盟友不想给中国高端技术,这样可能会让全球效率变低,但也逼着各国想清楚: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   第二,谁有市场,谁说话硬气,中国不仅是买芯片最多的国家,还是电动车、太阳能、智能设备这些未来行业的大市场,当中国自己能造芯片,外国公司就得重新想一想了:是跟着中国的节奏走,还是眼睁睁看着市场变小?   其实,芯片行业太复杂,完全“脱钩”根本不现实,比如普通芯片,中国和外国还得互相买卖,高端芯片更需要国际合作,未来的关键,不是谁能把谁逼死,而是谁能建立起更稳定、更有创新的产业链。   对中国来说,要想真正突破,光自己搞还不够,还得继续开放合作,比如和外国一起搞研发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,对外国公司来说,只有适应变化,和中国一起发展,才能找到新的机会。   总之,芯片之争没有赢家通吃,只有愿意合作、能适应变化的玩家才能笑到最后。

0 阅读:97

猜你喜欢

冷暖人间论

冷暖人间论

捕捉城市的温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