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民党主席支持谁? 3万人民调出炉,结果太震撼! 这个人竟以57%的支持度

康安说历史 2025-08-27 16:18:32

国民党主席支持谁? 3 万人民调出炉,结果太震撼! 这个人竟以 57% 的支持度勇夺第一,直接碾压其他两位。 台湾《联合报》刚出炉的最新民调彻底炸了锅。这份涵盖全台各县市的 3 万人大调查,用最扎实的市话抽样数据告诉所有人:国民党主席选举的风向早就变了。 郑丽文以 57% 的支持率一骑绝尘,把对手们远远甩在身后。朱立伦的支持率停留在 23%,另一位候选人更只拿到 20%,这样的差距在国民党选举史上都算罕见。 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路边摊民调。《联合报》的民调中心做了三十年调查,光县市比例分配就卡得极严。每个区码的电话访问概率都严格对应人口分布,避免了手机调查常见的都会区偏向问题。就连绿营支持者都承认,这种老派调查方法虽然麻烦,但误差率确实低。 郑丽文能杀出重围绝非偶然。她那句 "不敢认中国人就去民进党" 的硬话,戳中了太多深蓝党员的痛处。在泛蓝支持者眼里,这种旗帜鲜明的立场比模糊的 "两岸论述" 更有吸引力。 尤其是卢秀燕宣布不参选后,原本支持卢秀燕的 28% 选票,有超过六成流向了郑丽文。基层党员用选票表态:他们受够了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。 反观朱立伦的处境就尴尬多了。这位曾经喊出 "坚决交棒" 的现任主席,最近面对记者追问总是绕圈子。"国民党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保住 7 席立委" 成了他的标准答案。 可党员们心里有数,从 5 月高调表态要交棒,到 8 月避而不谈连任,这半年里朱立伦的支持度掉了近十个百分点。反罢免战场上的被动表现更让基层失望,同样是扫街拜票,侯友宜能把 "认真做事的人该珍惜" 喊成流行语,朱立伦的宣讲却总像在念公文。 另一位候选人的困境则更现实。区域色彩太重让他很难突破 20% 的天花板。在台北市以外的县市,不少选民连他的名字都叫不全。民调里那 20% 的支持率,更像是对现状不满的抗议票,而非真正的认同。 这次民调最震撼的不是数字本身,而是它暴露的国民党深层危机。当 57% 的支持者把票投给最激进的统派候选人,等于给整个政党敲响警钟。大家不是不知道郑丽文的争议性,只是比起路线模糊带来的溃败,他们宁愿选择风险更高的鲜明立场。 毕竟在 "大罢免" 风暴下,35 位蓝营民代还在水深火热中,党员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带头冲锋的领袖,而不是精打细算的操盘手。 朱立伦团队显然慌了。原本精心编织的支持网络突然松动,张丽善等地方诸侯开始公开表态 "尊重民意"。 就连一直力挺他的党籍民代,也有人私下抱怨 "再这样下去会输掉 2028"。他们试图用 "2022 年赢下 15 席县市长" 的老政绩挽尊,却忘了选民更关心眼前的罢免危机怎么破。 郑丽文的崛起还戳破了一个假象:国民党的问题从来不是不够温和,而是缺乏担当。当她在节目里痛批 "蓝营不敢认中国人" 时,收视率反而暴涨。 这说明沉默的大多数早就厌烦了 "不统不独" 的话术。比起怕得罪中间选民的小心翼翼,他们更需要有人敢喊出心里的想法。 现在距离投票还有两个月,民调数字随时可能变动。但 57% 这个数字留下的冲击波,恐怕会改变整个选情走向。 朱立伦若想翻盘,必须放弃现在的模糊策略;另一位候选人则需要证明自己能突破区域限制。而郑丽文要做的,是把民调优势转化为实际的组织动员能力。 这场选举的看点早就超过了个人输赢。它实际上是国民党路线的十字路口:是继续走模糊中间路线,还是回归更鲜明的统派立场?3 万台湾民众用选票给出了他们的答案。剩下的,就看国民党当权者有没有勇气面对这个震撼结果了。

0 阅读:0
康安说历史

康安说历史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