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7年,为了找到日军狙击手,20岁的小战士在尸体堆中一连藏了4个小时,这才发

柔花弱草意绵 2025-08-29 11:32:38

1937年,为了找到日军狙击手,20岁的小战士在尸体堆中一连藏了4个小时,这才发现了对方的踪影,他轻轻扣动扳机,一枪送对方上西天! 主要信源:(人民政协网——《淞沪抗战中的吴继光》) 1937年8月,淞沪会战激战正酣。 在罗店阵地上,一个20岁的年轻战士已经在尸体堆里潜伏了四个小时。 这个叫王中领的江苏睢宁小伙,此刻正全神贯注地瞄准着对面的日军狙击手。 苍蝇在他耳边嗡嗡作响,血痂黏住了睫毛,左臂的枪伤还在渗血,但他始终保持着绝对的静止,等待着最佳时机。 阵地上硝烟弥漫,枪炮声此起彼伏,但他仿佛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,全神贯注于眼前的敌人。 王中领的从军经历颇为坎坷。 1917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的他,因为家里揭不开锅,被迫外出谋生。 记得离家那天,母亲把最后半块麦饼塞进他手里,含泪送他出门,嘱咐他在外要照顾好自己。 那时正值寒冬,他穿着单薄的衣裳,踏上了前往县城的道路。 在县城偶然看到招兵处,为了能吃上饭,他毅然参军。 刚入伍时,他连枪都摸不着,每天只能在河滩上练习扔石头。 班长经常训斥他投掷的准头还不如妇女绣花细致,但这并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。 他深知,只有练好本领,才能在战场上生存下来。 但这个倔强的小伙子没有气馁。 夜里战友们休息时,他偷偷溜出去练习扣扳机,手指磨出血泡也不肯停歇。 战友们笑话他白费功夫,他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:"挨过饿的人,手最稳。" 经过一年苦练,他硬是把老旧的汉阳造步枪使得比新枪还顺手。 他的刻苦训练终于得到了回报,在一次射击考核中取得了全连第一的好成绩。 连长对他刮目相看,将他调到了狙击手班。 罗店战役打得异常惨烈。日军狙击手隐藏在暗处,专门射击暴露目标的我军官兵。 团里先后派出三名神枪手去对付这个狙击手,却都牺牲了。 就连送饭的炊事员刚露头就被打伤了胳膊,鲜血顺着扁担往下滴。 这时王中领主动请缨:"让我去会会他。" 他戴上破旧的军帽,检查了枪支弹药,毅然走向前沿阵地。 他知道这个任务凶多吉少,但为了战友们的安全,他义无反顾。 他悄悄潜入阵地前的尸体堆中,浓烈的腐臭味令人作呕。 绿头苍蝇在伤口上嗡嗡盘旋,蛆虫在炸开的腹腔里蠕动。 王中领强忍着不适,一动不动地潜伏了四个小时。 汗水浸透了军装,枪伤还在隐隐作痛,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。 突然,炊事员又中了一枪,这让他准确判断出敌人隐藏的位置。 他屏住呼吸,仔细搜索着每一处可疑的地方。 王中领慢慢移动枪管,准星对准树叶间隙中一闪而过的反光。 "砰"的一声枪响后,树丛里传来一声闷哼,一顶钢盔滚落下来。 还没等他喘口气,右后方又响起枪声。 王中领迅速调转枪口回击,那边顿时没了动静。 这场对决以他的完胜告终,为战友们除去了心腹大患。 阵地上传来战友们压抑的欢呼声,大家都为他的成功感到高兴。 战斗结束后,军长特意把缴获的军犬"黑虎"奖励给他,表彰他的英勇表现。 当他蹲在南京城墙下啃窝头时,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,高兴得差点噎着:"这下真能吃上饱饭了。" 这些年的艰苦奋战终于换来了和平,他的内心充满了欣慰。 想起牺牲的战友,他不禁热泪盈眶,但更多的是为胜利感到自豪。 回乡后,王中领很少提起当年的战斗经历。 村里人问起时,他只是敲敲烟斗说:"种地实在。" 儿子偶然翻出他珍藏的军功章,他连忙收起来:"别显摆,不如多收两斗麦子。" 2005年县里送来抗战纪念章时,老人抚摸着五角星,连声说:"挺好,挺好。" 这些荣誉被他小心收藏,从不轻易示人。 他常说,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,自己能活着回来已经是很幸运了。 如今在睢宁的麦田里,经常能看到一个弯腰劳作的老汉。 汗水滴落在土地上,老狗陪伴在田埂上打盹。 没有人想得到,这个普通的庄稼汉曾经在罗店战场的尸体堆里,用四个小时的耐心潜伏,挽救了许多战友的生命。 如果有人问起他成功的秘诀,他总会憨厚地笑笑:"挨过饿的人,最懂得忍耐。" 这句话道出了他的人生哲学,也是那个时代无数抗日战士的真实写照。 他的故事,就像田里的麦穗一样,朴实无华却饱含着生命的重量。

0 阅读:1
柔花弱草意绵

柔花弱草意绵

柔花弱草意绵